左圖源pxhere,右圖源網絡|快來查看本期科學新聞吧~
每周一,【把科學帶回家】的編輯們將為你帶來一些有趣的本周新聞,幫你輕松地開啟這一周!??????
【第54期】看點
科學新聞
學者發現貓和狗能減緩中老年的認知衰退進程,但魚和鳥不能
?時間完全不夠用!一天變短了嗎?
大開眼界
極端高溫!法國埃菲爾鐵塔竟然被熱到彎曲,會成為第二個“斜塔”嗎?
奇聞電波
天文學家給宇宙調香,發現遙遠星系有爛菜葉味兒?
學者發現貓和狗能減緩中老年的認知衰退進程,但魚和鳥不能
魚and鳥:我應該說sorry咯?
先前的多項研究已經證實,飼養寵物有助于減緩中老年人的認知衰退進程,這讓寵物在提供陪伴之外,還多了一層“保健”功效。
除了常見的貓和狗,有人好奇養魚和鳥是否也可以產生類似效果?帶著相同的疑問,日內瓦大學的學者阿德里安娜·羅斯特科娃展開了一項數據研究。
阿德里安娜采用了“歐洲健康、老齡化與退休調查”數據庫中8輪次的調查數據,這些數據均來自50歲及以上的受訪者,時間跨度長達18年。
在對比調查參與者認知能力水平與寵物飼養情況之間的關系后,阿德里安娜發現養狗可以減緩中老年人記憶衰退的速度,養貓能夠讓他們的語言流暢度保持得更持久些。作為對比,養魚和鳥似乎并沒能給主人帶來任何認知能力方面的益處。
已有研究發現,在和汪星人玩耍時,主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會被激活,這一腦區主要與計劃相關的高層次認知活動有關;與更加難以解讀的喵星人互動時,除了前額葉皮質,主人的額下回也會進入活躍狀態,而額下回是人類語言中樞的重要部分。
阿德里安娜補充道,遛狗或吸貓還可能為主人帶來更多社交互動,這同樣有利于鍛煉認知功能。
圖源網絡
至于魚和鳥為何沒有起效,她推測可能是因為魚的壽命相對較短,限制了與主人產生情感聯結的強度;而鳥可能太吵了,畢竟噪音已經被證實與認知功能下降存在正相關。
阿德里安娜總結道,之前“養寵物有助于減緩中老年人認知衰退進程”的結論太籠統,如今我們知道,這類神話主要是由貓狗等動物締造的。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到底飼養哪種寵物與每個人的興趣和實際情況高度相關,所以在做選擇時隨心就好!說到底,大概沒有多少人養寵物的初衷是為了鍛煉認知功能吧。
?時間完全不夠用!一天變短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現在時間好像過得越來越快了?我們的地球也有這種感覺。
科學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了。在上周三(7月9日),地球剛剛經歷了非常短的一天,比平均時間少了1.3毫秒,根據預測,更短的一天還沒有到來。在7月22日和8月5日,一天的時間將比平均時長分別縮短1.38毫秒和1.52毫秒。
現在地球上平均一天的長度是86400秒,也就是24小時,這是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誤差在1毫秒左右。不過地球并不是一直以這個速度旋轉的。在過去幾十億年里,地球的自轉速度其實一直在減慢,在大約10億~20億年前,地球上的一天只有19小時,科學家認為由于月球逐漸遠離地球,導致月球的引力減弱,于是地球自轉速度越來越慢了。
1972年的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國際原子時與世界時的時刻相差達到0.9秒時,協調世界時就增加或減少1秒,以盡量接近世界時,這個修正被稱作閏秒。2020年以前,日均長度會比國際標準時間(86400秒)長一些,于是迄今為止使用的都是正閏秒,未來可能會出現負閏秒。不過在2035年將取消閏秒,以便一些精密儀器順暢運轉。(圖片來源:IERS)
2020年以來,原子鐘(一種可以記錄地球自轉速度每日微小變化的儀器)記錄到最短的一日長度比86400秒縮短了1.05毫秒。自那以后,地球每年都會創造“最短的一天”的新紀錄,2024年7月5日,一天的時間縮短了1.66毫秒。
地球自轉的快慢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太陽和月球的位置,以及地球本身的引力場分布。科學家之所以推測7月9日、7月22日和8月5日可能創下今年“最短的一天”的紀錄,是因為這幾天月球離赤道最遠,更靠近兩極,地球自轉更快。
至于地球為什么會出現自轉加速的長期趨勢,科學家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這種長期變化有地核、海洋、大氣層等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一些科學家認為已經有跡象表明未來地球自轉速度會再次減緩,到那時一天的時間又會變長,雖然還不知道這個轉折在何時到來。
【大開眼界】
極端高溫!法國埃菲爾鐵塔竟然被熱到彎曲,
會成為第二個“斜塔”嗎?
最近法國有多熱?你可能多多少少會刷到“法國巴黎已進入高溫紅色預警”、“法國多地最高氣溫達到38°C至40°C”、“極端高溫引發山火”這樣的新聞。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埃菲爾鐵塔竟然被熱到彎曲偏斜!
埃菲爾鐵塔由大量鋼鐵構件組成,而鋼鐵本身就具有明顯的熱脹冷縮特性。當氣溫升高時(比如夏季正午),鐵塔受光一側的鋼鐵材料受熱膨脹,向四周略微伸展,而背光側相對收縮,從而造成塔體輕微傾斜。夏季熱脹最多可讓鐵塔偏離中心位置約20厘米。當氣溫降低時(比如冬季夜晚),材料收縮,塔身會向內收縮,最多可縮回10厘米。這種變化非常漸進且細微,人們完全無法察覺。
不過,你不用過于擔心埃菲爾鐵塔會變成比薩斜塔外的另一座“斜塔”。這種因溫度變化產生的“彎曲”是暫時的、可逆的,屬于工程師在設計時就已預料到的正常現象。熱脹冷縮現象會隨著晝夜溫差自行恢復。
圖源網絡
類似的熱脹冷縮現象在生活中并不罕見,鋼軌就是個典型例子。鐵路上的鋼軌同樣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當氣溫飆升,鋼軌受熱膨脹,內部會產生巨大應力。據測算,一根500米長的鋼軌,溫度每升高1℃,便會伸長約5.9毫米。倘若應力持續積聚,一旦超過鋼軌承受極限,就可能引發 “扭曲” 甚至 “脹軌跑道” 現象,即鐵軌向上拱起或出現橫向位移,這對列車的安全運行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威脅 。
鐵路部門采取了諸多措施。比如鋪設鋼軌時,預留一定的伸縮縫;還會運用應力放散技術,在特定時節對鋼軌進行拉伸或放松處理;通過灑水降溫、鋪設遮陽網等方式,給鋼軌 “降溫”,降低變形風險 。
【奇聞電波】
天文學家給宇宙調香,發現遙遠星系有爛菜葉味兒?
想不到吧,太空里其實充滿了獨特的氣味。于是,天體生物學家兼調香師巴塞尼拉做了這么一件事:把宇宙中的化學成分轉化為香氣——看起來的確是他專業范圍內的操作。
這些獨特的嗅覺體驗最終被呈現在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宇宙主題特展中。所以太空是香的嗎?很遺憾,不怎么好聞。比如木星云層散發出氨氣味兒,遙遠的系外行星甚至有腐爛白菜的氣息……
不過有些地方可能還散發著美味的杏仁牛軋糖味兒,具體是在哪里呢?答案就在萬物科學新聞EP68!本期還有一則趣聞:斑馬不甘心做寵物,私自逃竄成為gai溜子,最終被直升機無情遣返。
歡迎收聽~
《萬物科學新聞》每周3更!
撰文 Ziv,阿嫻,比鄰星
參考資料:
貓狗
[1]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5/jul/05/dog-cat-ownership-could-preserve-specific-brain-functions-as-we-age-cognitive-decline
時間
[1]https://www.livescience.com/planet-earth/earth-just-had-a-freakishly-short-day-but-the-fastest-day-of-the-year-is-yet-to-come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27s_rotation
罕見血型:
[1]https://www.livescience.com/health/she-is-the-only-person-in-the-world-compatible-with-herself-scientists-discover-new-blood-type-but-its-unique-to-just-one-person-from-guadeloupe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