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
粟裕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秘書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袖,讓他說話的時候注意一點。
然而面對采訪的記者,粟裕卻沒有絲毫避諱,完整還原了決策和實施過程。
既然粟裕如此肯定,那秘書究竟在糾結什么?
圖片來源網絡
以少勝多的戰役
淮海戰役之所以會發生,和粟裕息息相關。在最開始的時候,如果沒有粟裕的堅持,或許解放戰爭還得打好幾年。
所以毛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立第一功”這句話,是對粟裕最好的夸獎。而他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也不枉毛主席的夸贊。
圖片來源網絡
淮海戰役的構想,最初是由粟裕提出來的。
當時的中原戰場,已經有華野、中野、陳謝兵團三支大軍。這三支大軍呈品字形展開之后,中原戰場形成了一種拉鋸狀態。
老蔣將白崇禧的桂軍調回來,證明他還是不想放棄中原戰場。
圖片來源網絡
劉鄧大軍對他的后方足以造成威脅,但老蔣在中原的兵力還是比我軍要高。而且老蔣的裝備好,兵團機動性也高,我軍打起來頗為艱難。
隨著我軍圍點打援的戰術被識破,敵軍也換了戰術。他們不僅采用避實擊虛的戰術,還利用自己的高機動性和我軍兜圈子。
圖片來源網絡
在機動性這方面,我軍是沒什么優勢的。所以粟裕很清楚,想要改變中原戰局,我軍就必須將殲滅戰發展到更大的規模。
如果不能在中原將敵軍大規模殲滅,我軍就會失去好不容易得來的戰機。當時中原三路大軍,不說其他兩路,起碼華野擁有殲滅敵人一路的力量。
圖片來源網絡
但華野想要殲滅敵人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有部隊協助他們,鉗制住相鄰的敵人。
因此,粟裕在得到毛主席帶兵下江南的命令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執行,而是將自己的戰略構想提了出來。
只要中野和陳謝兵團配合他,他就可以帶領華野打一個大型殲滅戰。
圖片來源網絡
到時候,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的兵力被削減,我軍就有優勢收復中原地區了。
等到中原地區被全部收復,到時候我軍再談渡江的事情。那時候無論是后勤還是支援,都是現在的情況比不了的。
在粟裕的強烈建議下,中央軍委認真考慮了他的決定,最終決定舉行淮海戰役。
圖片來源網絡
按照粟裕最初提出的設想,華野是主要進攻力量,中野和陳謝兵團負責牽制敵人。但戰爭的走勢,有時就是讓人想象不到。
黃維兵團和杜聿明的出現,給淮海戰役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小淮海變成了大淮海,國民黨幾十萬軍隊即將走入末路。
圖片來源網絡
戰役指揮權
淮海戰役是由中野、華野兩大野戰軍攜手完成,當時是組成了一個五人的總前委。這就導致很多人以為,當時指揮作戰的是總前委。
再加上粟裕一貫低調,并不愿意經常談自己在淮海戰役中做的貢獻,所以很多人以為粟裕這是在“忌諱”著什么。
圖片來源網絡
也有很多人在暗地里猜測,粟裕在淮海戰場的功勞并沒有那么大,要不然他怎么絲毫不提呢?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無端的猜測而已。粟裕之所以很少提起自己的貢獻,那是因為他本人淡泊名利。
但該提起的時候,他也從來沒有隱瞞過什么。
圖片來源網絡
尤其是在修訂軍史的時候,石征先在1978年夏季登門拜訪粟裕,向他詢問淮海戰役的一些情況。那時他并沒有回避關于戰役指揮權的問題,如實回答了石征先。
他說,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基本上從構思到決策都是他先提出來的。
圖片來源網絡
說到這里的時候,他的秘書輕輕拉了拉他的袖子,讓自己的長官少說兩句。秘書跟在粟裕身邊時間不短了,但他一直沒聽粟裕說過淮海戰役的情況。
所以他理所當然地以為,淮海戰役和別人說的一樣,主要是中野指揮和完成的,華野在里面充當輔助角色。
圖片來源網絡
當時這種思想很廣泛,甚至在淮海戰役紀念館里,負責撰寫檔案的人,寫的就是中野主攻、華野鉗制敵人。
為此,受粟裕之托去參觀紀念館的譚震林,還在那里當眾斥責紀念館的負責人。譚震林說他們不負責任,搞不清事實就開始誤導別人。
圖片來源網絡
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粟裕在這次采訪的時候說得非常詳細。他并沒有像外界說的一樣,忌諱淮海戰役的功績,反而如實告訴了石征先這場戰役的真正指揮者。
秘書覺得首長說得有點多,表達得也有點過于“張揚”,因此拉他的袖子提醒他。
圖片來源網絡
但粟裕并不在意這些,他必須要為軍史負責,也要為那些犧牲的戰士們負責。
不管怎樣,華野那么多戰士為這場戰役付出了生命,他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他要讓世人知道,戰士們是作為主攻部隊犧牲的,而不是為了鉗制敵人犧牲的。
圖片來源網絡
戰役的三個階段
據粟裕所說,淮海戰役一共分為了三個階段,其中華野參與了全部戰斗。但在第二階段的時候,戰斗的主力是中野,華野主要負責鉗制敵人。
第一階段,也就是粟裕最初設想的淮海戰役,他們面臨的對手是黃百韜。
圖片來源網絡
粟裕早在濟南戰役之后,就已經盯上黃百韜了。不管是實力還是執行力,黃百韜都比老蔣其他部隊要強得多。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粟裕的目標其實只有黃百韜兵團。但為了防止華野全力進攻黃百韜時遭到其他敵軍的襲擊,所以需要中野鉗制其他敵人。
圖片來源網絡
但中野在牽制那些敵人的時候,卻發現了孤軍深入的黃維兵團。而那些敵人并沒有給中野帶來多大的傷亡,這讓中野有機會去圍殲黃維兵團。
于是在第一階段戰役結束之后,華野負責幫助中野牽制敵人,中野負責圍殲黃維兵團。
圖片來源網絡
老蔣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黃維兵團被全殲,畢竟黃維兵團可是他的王牌18軍組成的。這支部隊可是老蔣的起家部隊,對老蔣意義非常大。
為了保住黃維兵團,老蔣不僅將胡璉空投到了戰場,還迅速調杜聿明、李延年、李彌等人前去支援黃維。
圖片來源網絡
但李彌已經被打怕了,他得知粟裕要牽制他們,所以趕緊帶著部隊逃之夭夭。
剩下的三支部隊,全部被粟裕帶兵攔在中野的包圍圈之外。如果沒有粟裕幫忙打阻擊,中野或許就會落入敵人的反包圍里。
到了第三階段的時候,更是粟裕的主場。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圍殲黃維,中野的傷亡非常大。而這時李延年兵團選擇了退出戰場,所以中野就作為總預備隊,暫時留在后方休整。
粟裕指揮華野16支縱隊,全力圍殲杜聿明集團,并成功俘虜杜聿明。
在整個淮海戰役中,粟裕三個階段都參加了,而且實際指揮了第一、第三兩個階段。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第二階段他只是協同作戰,但要是沒有他攔住敵方三路大軍,中野也沒辦法拿下黃維。
所以說,淮海戰役是粟裕指揮的,是名副其實的。如果沒有粟裕,淮海戰役就不會發生,解放戰爭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勝利。
所以毛主席才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