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過這樣的想法,每次路過街面上的茶葉店,看不到客戶出出進進,但卻多年一直持續經營,不見它倒閉——它到底靠什么活著?
答案可能讓你意外:它壓根就不是靠路過的客人來賺錢的。
茶葉店的生意經,和普通店鋪完全不同。你偶爾進去買二兩茶葉,對它來說可有可無。
它真正依靠的,是那些穩定合作的大客戶——茶樓茶館的老主顧、癡迷茶道的發燒友、每年采購大批茶葉送禮的企業單位。
這些客戶一出手就不是小數目:幾百斤的訂單、上萬元的禮盒采購,一個電話就定下了,根本不需要天天往店里跑。
茶葉這行當,利潤空間天然就寬。同一片茶樹上的葉子,幾十元一斤能賣,包裝成精品后標價上萬也不稀奇。有些位置好、圈子硬的茶葉店,一個月只需穩穩當當做成五六單生意,房租人工就都回來了。所以它不需要像奶茶店那樣人擠人,安靜反而成了它的保護色。
真正支撐茶葉店屹立不倒的,是它精心織就的“關系網”。不少茶葉店都在默默打造自己的茶友圈,組織品茶會、茶道課,甚至串聯起禪修、插花、收藏等興趣圈子。人脈在這里流動,信任在這里沉淀。老客帶新客,新客變常客,一張隱形的網越織越密。
當然,時代的風向也在變。過去坐著等大客戶上門的模式,如今也遭遇挑戰。政策收緊后,高檔禮品茶銷量銳減;普洱茶價格腰斬,市場一片冷清。更棘手的是年輕一代——他們可能更熟悉咖啡的香氣,對傳統茶鋪敬而遠之。
聰明的茶葉店主已經行動起來了。廣東江門一家小店把陳皮裝進盲盒,印上“未知年份,期待驚喜”,立刻引來年輕人排隊購買。店主還設計了“江門十二時辰”主題茶飲:清晨的冰鎮陳皮汁、午后的陳皮拿鐵、深夜的陳皮雞尾酒,讓古老陳皮煥發新生。短短時間,客流量漲了三成。
還有些店主把手機變成了新柜臺。顧客買一次茶,掃碼就能進專屬社群。群里每天推薦一款茶,每周直播茶藝課,每月還有積分換茶具的活動。線下的冷清被線上的熱鬧彌補,一個小店悄悄鏈接起幾百位茶友,復購率從20%拉升至50%。未來的茶葉店或許會轉身成為“體驗站”——你偶爾來聞香品茶,日常喝的直接手機下單。
現實中實體茶葉店,路人很少進去的另一個原因是,很多茶葉店做得越來越高端,越來越私密,越來越昏暗。這種高端感,讓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距離感非常強。一些買些低端茶葉就可滿足口感,不追求高端的客戶,面對這些高端店的高消費有點心虛,路過也盡快離開。
別看一間簡簡單單的茶葉店,其實藏著商業智慧的沉淀,也翻涌著新舊的碰撞。重客戶人脈資源、走直播帶貨路子,走高端路線,這里面的水深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