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在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雅安雨城區,一座刻著“藏茶村”的石碑靜靜矗立。這里曾是馬幫歇腳、茶商云集的驛站,馱著藏茶的騾隊沿著石板路蜿蜒入藏,茶香氤氳了千年。如今,石板路兩旁的老茶坊里,既能聽見老茶客們用方言談論“南路邊茶”的古法技藝,也能看到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藏茶新茶飲”的制作過程;山腳下的茶廠里,現代生產線的轟鳴聲中,藏茶壓片糖、茉莉藏茶飲料正被裝箱發往全國。
這塊“黑茶鼻祖”的發源地,正以一場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赴”,演繹著古老茶產業的新生機。
雅安藏茶
千年茶魂:藏漢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雅安藏茶的故事,從1300多年前的盛唐說起。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的茶葉因耐儲存、解油膩,迅速成為高原牧民的“生命之茶”。此后,川藏茶馬古道上的馬蹄聲綿延千年,雅安藏茶不僅是貿易的硬通貨,更成了藏漢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藏民的酥油茶里飄著雅安藏茶的香醇,漢地的茶商賬本上記著藏語的價碼,其制茶技藝更是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雅安藏茶傳統制作工藝
在雨城區多營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路邊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甘玉祥仍保留著傳統工序:“藏茶要經過32道古法工藝,光是‘渥堆發酵’就得看天吃飯,溫度、濕度差一點,茶的韻味就變了。”“現在我們有了‘四川省藏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用現代儀器監測發酵數據,既保留了老味道,又能穩定產品質量。”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首先體現在對“根”的守護。雨城區30萬畝茶園中,18.7萬畝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192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30個產品獲得有機認證。為保護老川茶種質資源,當地還建立了基因庫,保存著12個茶樹種質資源?!拔覀儾皇且品瓊鹘y,而是讓老技藝更‘扛打’。”雅安茶廠負責人說。
科技賦能:老茶企的“數智突圍”
如果說傳統是藏茶的“魂”,那么科技就是它的“翼”。在雨城區藏茶現代農業園區,一塊電子大屏實時跳動著茶園的溫度、濕度、蟲情數據——這是數字茶園的“智慧大腦”。工作人員只需在手機上點幾下,就能遠程控制噴灌系統;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會自動分析蟲情,推送生物防治方案?!耙郧翱拷涷灐刺斐燥垺F在靠數據‘精準種田’,茶園施肥、修剪和管護等都更加具有針對性”茶農王大姐說。
無人機飛防
更讓老茶企“開眼”的,是生產線的“智能化革命”。走進雅茶集團的生產車間,傳統的“人工揉捻”已被2條連續智能化生產線替代:鮮葉經過自動攤晾、蒸汽殺青、智能渥堆,最終壓制成磚茶,全程可追溯。2024年,雅安茶企中標西藏健康茶采購項目2741噸,占比近80%,靠的正是這種“傳統工藝+現代標準”的底氣。
雅茶集團生產線
科技不僅提升了效率,更拓展了藏茶的“可能性”。四川省藏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從藏茶中提取活性成分,研發出藏茶濃縮液、藏茶泡騰片、藏茶火鍋底料等100多種新產品。“以前藏茶是‘磚’,現在是‘液’‘片’‘粉’,年輕人用冷水就能泡,火鍋里加一勺,解膩又養生。”在成都“熾茶”旗艦店,95后顧客小林舉著剛買的“原葉藏茶飲料”說,“沒想到老藏茶能這么潮!”
破圈之路:從“邊銷茶”到“國潮符號”
藏茶的現代轉型,最終要靠市場說話。曾經,藏茶90%的銷量依賴西藏、青海等邊銷市場,但隨著年輕人消費習慣變化,“老茶客”的隊伍在縮小,“新茶客”的需求在爆發。雨城區的應對策略是“兩條腿走路”:一邊穩守邊銷市場,一邊全力“破圈”。
跟著熊貓去旅行活動推介雅安藏茶
在藏區,雨城區連續6年開展“健康茶宣傳推介”,用“低氟藏茶”重新定義“生命之茶”;在內地,他們把藏茶搬進了上海茶博會、成都春糖會,甚至冠名高鐵、入駐抖音直播間。2024年,“天選雅集”“熾小茶”等年輕化品牌成了“00后”的“新寵”。
更巧妙的是“茶旅融合”——把茶園變成景區,把茶廠變成博物館,把制茶變成體驗項目。云臺山國家農業公園的“采茶研學營”里,孩子們跟著非遺傳承人學“南路邊茶”制作,在茶山上體驗低空飛行;在中國藏茶村,游客能住茶主題民宿、吃茶宴、看茶馬古道實景演出。2024年,雨城區茶旅融合接待游客330萬人次,帶動茶農人均增收3500元。
雨城區茶園
“以前覺得藏茶是‘爺爺喝的茶’,現在發現它能變成飲料、零食,還能和旅游、文化結合,挺有意思的?!痹诓夭璐弩w驗制茶的杭州游客小吳說。這種“傳統+潮流”的反差感,恰恰成了藏茶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密碼”。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雨城區農業農村局、雨城融媒
▌編輯:彭勇
▌校對:鄭膠
▌責編:陳澤睿
▌審核:徐召紅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有關雨城的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