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廣東游客盧女士稱,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鐵列車的紙質垃圾袋中,他們隨后通過手表定位,發現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或許已經被當做垃圾處理。盧女士在撥打了市政服務熱線后,大同市相關單位的環衛工人在高溫下尋找4個小時,在翻找了8噸垃圾后,終于找到了手表。
對于這一新聞,涉事環衛公司曾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轉發了當地媒體的報道。這一報道被當地媒體形容為“暖心”故事。
新聞報道發出后引爭議。有網友認為,“這有什么好大力宣揚的嘛,只會讓這種事情變成常態,今天是個電話手表明天可能是個耳機,浪費人力,如果是人工耳蝸之類的我可以理解,救命的東西我也可以理解,這大可不必,環衛工的命也是命。”有網友提出,“這樣的故事根本看不出來哪里動人,也不值得宣揚推廣。”
有網民認為,相比于一個兒童手表,環衛工高溫作業4小時的人力成本、垃圾轉運處理費用遠超物品價值,同時,上述所謂的“暖心報道”,無視底層工人的付出,高溫下徒手翻找垃圾存在健康風險,報道也未提及對環衛工人的額外補貼或防護措施。網民批評“感動敘事掩蓋了底層勞動者的被迫付出”,是“陰間新聞”。
對此該環衛公司的上級部門大同市城管局回應稱,此前也有過幫市民尋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個例。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稱:“做啥是值,做啥不值?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來源:極目新聞、齊魯晚報
編輯:王瑜婧
審核:申亮
監制:孫磊
近日熱點短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