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零跑全新C11上市。向來不善言辭的零跑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沒有按部就班的產品輸出,而是先一口氣講了5個故事:
一個險些夭折的項目;一個沒打響的空間設計細節;一顆不得已而被自研的智駕芯片;一個和用戶共創的座椅顏色;一組只有3388的初始訂單數據...
5個故事,朱江明道破零跑這個品牌過去10年的生存之道和下一個10年的發展圖景。5個故事不長,但都是零跑10年創業的心得!
全域自研構建占比整車成本65%,是過去10年,零跑和對手競爭的基礎;以用戶為中心,堅持長期主義的發展信念,是零跑能在下一個10年也能與市場同行那個最關鍵的支持。在這場發布會上,很多人讀出零跑到底如何站到新勢力冠軍的寶座的,也理解了這家公司10年迭代的過程和感悟。
如果,用朱江明自己的話形容——持續改善,做自己!
持續改善,在汽車130多年的迭代里,豐田是代表!現地現物、持續改善...用每次的小改進換來了日后的大成果;做自己,在新能源時代下,拿到了成果的企業是特斯拉,硬件先行,軟件更新,本著第一性,換來了獨特性。
但就是在這個人人羨慕特斯拉,卻時刻學習豐田的年代里,唯獨這個信奉摩爾定律的零跑,最像新能源時代豐田,因為只有零跑做到了,用自研把核心攥在手里,在迭代的過程中,不看別人,只靠自己!
文|老楊頭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像豐田一樣,用成本定義好產品!」
在新能源賽馬機制中跑出來的企業,似乎人人都在想怎么做新時代的大眾豐田。卻從沒誰真正思考過,自己到底要如何在新能源這條賽道上趕超或者是媲美大眾豐田?這個問題,就連把汽車賣成“白菜價”的比亞迪也沒給出過答案。
1個多月前的限時促銷活動上,比亞迪把10級萬級的產品“攔腰砍”。盡管沒講原因,但懂的人都懂,是競爭的惡劣、目標的壓力、庫存的囤積,以及原材料的讓利,驅使了比亞迪能先于市場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出這個決定。
在這個成本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年代了,誰能定義成本?之所以沒有哪個企業敢把這個問題拿到明面上來講,原因還是沒有哪個企業,在從「絕對好的產品和相對低的價格」這個問題,去把“好車”這本賬去給市場算個明白。
傳統車時代,豐田是算過這筆賬的;NBC平臺時代,卡羅拉減少一切非核心成本,來保證耐用和空間利用率;到了TNGA時代,通過規模化采購和生產方式的革新,降低單個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的成本邊際,讓成本和利潤這兩條無法相交的平行線無限接近;新能源時代,特斯拉也是算過這筆賬的。優化電芯的化學體系,用結構創新的4680電池降低成本,用一體化壓鑄減少零部件數量和生產工序,將4D3電機的逆變器從螺絲擰緊改成攪拌焊接...
總之這是一條通過功能聚焦,優化硬件,改良生產的“笨辦法”。之所以說“笨”,還不是因為,通過規?;少彛瑝簝r談判,分攤現有產業鏈的利潤見效更快,疊加縫縫補補的一些硬件配置,風險轉嫁的更直接。反倒是這種技術降本,線性重投,研發周期長,失敗風險高,難度也更大,但零跑用結果成名了,當其他企業熱衷于這種分蛋糕、加蛋糕的商業資本游戲,讓敢于重烤一個新蛋糕的方式顯得更加可貴。
這是為什么零跑C11能在2022年異軍突起,也是為什么C11如今在LEAP3.5平臺加持下,只用1000塊錢起售價調整,就帶來整個產品體驗上追加4萬以上的成本配置。換句話,新款C11真的在意這個1000的起售價上調嗎?畢竟在今天這個定價是死的,售價才是活的市場環境里,零跑無非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看到改變和一家企業持續迭代的「價值」。
什么價值?是新能源時代,除了零跑,國內至今還沒有一家企業,像豐田一樣是站在規?;统杀拘б娴慕嵌壬?,去分解汽車,分解市場。把一輛滿足市場需求,同時符合技術迭代邏輯的產品,像零跑一樣,給所有人算清一輛好車的成本價值。這是如今,在C11這臺最具象征意義的產業也換裝LEAP 3.5平臺后,朱江明道破的零跑競爭價值,是一套圍繞高集成度、高性能以及成本控制,都能完全領先市場的戰略價值。
2
「不學別人,只做自己!」
為什么是零跑?又為什么總是零跑?從今年3月,隨著零跑成為新勢力銷冠開始,誰在買零跑?類似聲音就一直回蕩在輿論的耳邊。為了讓所有人能看清一個立體的零跑,在C11的這場上市發布會上,朱江明把零跑創新的動力和自我迭代的邏輯,試著向外娓娓道來。
人是一家企業的第一生產力,也是企業基因構成的底座。朱江明就是零跑基因的最核心組成部分。就像這輛險些夭折的C11一樣,遇到問題,朱江明的解決方式是即便俱全公司之力,自掏腰包,也要圍著一款越級產品干一把!做這樣的決定,是工程師出身的創始人對技術和產品的執拗,也是對汽車這個大投入,慢產出行業的敬畏,朱江明向讓所有人通過零跑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靠內驅力也能解決問題,實干一定能有出路?!?/p>
在如今虛假、造謠、抹黑充斥的行業中,風氣不斷惡化的背后,是參與者搞直播轟炸,網紅借力,大咖作秀帶來的必然結果;「致自己,致敬每個不被看好的你,和越來越好的你」;朱江明,不講創業的艱難困苦,不是過程不苦。是朱江明不想走,也不會走靠情緒戲精,渲染情緒的營銷套路;走零跑自己的路,把產品和品牌長遠的經營下去,只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決定,是零跑10年穿越市場迷霧的唯一法則。
去年價格戰,大多數企業為了搶份額選擇了,壓縮利潤空間,削減研發降本。朱江明卻堅持「反向操作」,把全年研發控制在收入的11%以上,甚至超過去年全年的27億的毛利潤。這才有了今年LEAP3.5的投入預研,也才實現零跑能在今年內對LEAP平臺的跨越式升級,甚至為明年以后都鎖定下,技術優勢。
就是這幾個樸實的故事,朱江明講出了,今天零跑的成功,不是踩了哪個風口,也不是偶然遇到了哪個機會,是長期主義發展給零跑換來的必然結果。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簡單嗎?放在動輒就拿高研發說事兒的今天看,似乎不難;難的是,持續投入,拿自己下棋,去做「勝天半子」的賭注。換句話,零跑的技術投入,不是簡單的投入動作,零跑賭的是長期技術壁壘一定能夠換來的核心競爭力。全域的技術難度大,迭代快,投入就意味著周期長,結果不及預期的風險,一旦節奏拖沓,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帶來連鎖效應,任誰都不能小看這種“高投入+高風險”的組合背后的決策壓力。
難怪朱江明自嘲:我能走到今天,靠得都是當時的“無知”,才有的后來無畏!這是為什么,同樣都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創業,有的人把拿不出技術,演成了饑餓營銷;朱江明卻每次見人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樣,生怕別人聽不懂,記不??!或許有人能換在朱江明的立場上多思考一步,也就懂得了零跑10年創業背后的難。
3
「市場要水桶車,C11給你造鐵桶車!」
在人人只知道新能源靠“水桶”特點賣車的特點時,從新款C11開始零跑讓所有人體會到了什么叫圍著主銷產品做「鐵桶」,為了造好鐵桶車,基于LEAP3.5平臺最大的3個改變集中在性能、配置和智能上。
為了實現解決方向盤突然接管的突兀感,人們只知道,C11采用高階艙駕一體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卻不知道,這已經是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中央域控。它將傳統分散的50多個ECU控制器精簡至22個,將整車線束長度縮至996米,甚至不足燃油車的三分之一。才換來了,通訊從毫秒級提升到了微秒級,系統響應速度提升3倍,穩定性提升50%,電器架構能耗也隨之降低25%。
為了改善續航的性能,除了換裝800V平臺,零跑優化了電池管理系統,配備了目前最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監控電池狀態,優化充電策略。這個系統在充電過程中根據電池溫度、電量等因素,精準調節充電電流和電壓,確保電池在安全范圍內以最快速度充電,同時延長電池壽命。
當然,零跑的迭代還遠不及于此!
在老款產品上,有人形容零跑的設計是「麻子臉」!聽勸的零跑,開始了對車頭進行可視化的調整。通過分體式燈組,將原有大燈結構下移,用錯落式日行燈帶替代,結合縱向導風口,優化空氣引導結構。同時,前唇區域引入銀色飾條,重塑中網與包圍,純電與增程車型外觀策略趨同。
在老款C11上,用戶反饋后減震過軟,過坑后余跳嚴重。新款原來的基礎上增配FSD可變阻尼減震器,并經過三輪精細底盤調校與近300組減振器方案優化,讓車輛在經過顛簸路面時能夠更好地避震;用戶反饋,老款增程版的虧電狀態下,車身有抖動。新款就全升級1.5升四缸增程器,解決抖動和異響的同時,提高了發電效率;有用戶反饋,內部空間寬敞但座椅尺寸小。零跑就在新產品對座椅「自研」,不僅優化了座椅尺寸,在皮面上都打孔處理。
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了對座椅實現自研,零跑就經過了3年的研發,還將行業內普遍的35-38道鞣制的工序,提升到40道,要知道別克艾維亞的Moli真皮也只有38道工序。
歸根結底,是10年創業的朱江明相信技術降本才能讓市場看到一款真正的好產品是怎么來的,內卷的時代里,市場一點兒不能接受“好車,不便宜”這個樸素的邏輯;但現實卻一次次回應;不好的車,可以做得真便宜。只有零跑用C11證明了一個道理:把絕對好的車,造的相對便宜,在市場用水桶車打天下的時候,零跑給市場的產品要做到「鐵桶」,是這個企業能持續突圍內卷的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