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這個鎮,種出“金疙瘩”!
盛夏時節,走進百尺河鎮容苑中藥材種植基地,近100畝的白術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群眾正穿梭其間施肥除草。“這片白術可是增收的‘金鑰匙’,今年長勢良好,有望再獲豐收。”基地負責人臺木森滿臉笑意地說。
夏季降雨較多,“白術最怕水泡,起壟就是給它建高床。”臺木森蹲在田埂,手指壟溝解釋道。為克服積水內澇影響,依據白術根系特性,采用起壟種植,并完善田間排水系統,雨季時,雨水可順壟溝流走,確保根系穩固在壟面上,有效避免爛根。
目前,半米高的白術枝繁葉茂,預示地下根莖蓬勃生長。臺木森算起增收賬,按畝產4000斤計算,年產值可達240萬元,扣除每畝萬余元成本,收益近160萬元。同時,基地每年雇傭工人600余人次,讓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流轉土地給基地后又成為“田間管家”的李維剛說:“除了土地流轉金,打工每天還能掙120元,這白術就是我們的‘金疙瘩’。”
據了解,百尺河鎮中藥文化歷史悠久,史料記載,轄區白龍山曾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之一,享有“東方藥都”的美譽。近年來,圍繞叫響中藥材產業品牌,百尺河鎮依托當地氣候、土壤、交通等資源優勢,科學布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現成為帶動群眾致富的一劑“良方”。截至目前,全鎮累計發展金銀花、白術、白花丹參等中藥材2200余畝,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5處,帶動100余戶農戶參與。
“下步,百尺河鎮將進一步拓展中藥材標準化、規范化種植,強化技術指導,拓寬合作路徑,延伸產業鏈條,不僅要讓中藥香飄滿鎮,更要讓特色農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百尺河鎮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融媒記者:張連豐
通訊員:孫曉君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