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農朋友們,你家的水稻在生長后期,葉子上會不會出現水漬狀灰色小斑?在抽穗期,稻稈內部有沒有出現腐爛造成白穗的現象?這可能是水稻二化螟在“搞事情”!近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水稻二化螟防治技術》,為大家提供技術參考。
水稻二化螟不同成長階段的形態
認識這位“破壞王”
水稻二化螟屬鱗翅目草螟科,是危害水稻的一種鉆蛀性害蟲。它的雌蛾喜歡在葉色濃綠的、粗壯高大的稻株上產卵,而它的卵呈扁平橢圓形,排列成魚鱗狀。剛孵出來的幼蟲呈現淡褐色,頭部呈淡黃色,背部有5條棕色條紋隨發育漸次明顯,成熟的幼蟲頭部呈紅棕色,體色呈淡褐色,而它的蛹呈現褐色。
水稻二化螟能有多討厭?
在水稻生長后期,水稻二化螟會侵入稻株,先集中在葉鞘,危害水稻生長,使葉片出現水漬狀灰色小斑,逐漸變為枯鞘。在水稻孕穗期,水稻二化螟幼蟲會從莖部蛀入取食,使稻穗抽不出,形成枯孕穗。在水稻抽穗期,水稻二化螟幼蟲會蛀入稻莖,使稻稈內部腐爛或咬斷稻莖造成白穗。
水稻二化螟田間危害癥狀
水稻二化螟怎么防治?
第一招:誘殺成蟲。在水稻二化螟成蟲羽化前或初期,特別是前一年危害白穗率達到1%以上的田塊,要集中連片設置干式飛蛾性誘捕器監測和誘殺成蟲,根據發生程度和田塊情況,采取外密內疏的方式,平均每1畝或2畝放置1個。也可在田間設置水稻二化螟迷向袋或智能性信息素干擾器,減少成蟲交配。
第二招:釋放赤眼蜂寄生蟲卵。在成蟲始盛期開始,連續釋放赤眼蜂2次到3次,每次每畝稻田放蜂1萬頭,兩次放蜂間隔3天到5天。
第三招:拔除蟲傷株。田間發現水稻二化螟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或白穗稻株時,及時拔除被害植株并銷毀,減少蟲量,防止幼蟲轉株危害。
第四招:藥劑防治幼蟲。當水稻二化螟田間危害枯鞘率達到1%時,要抓住卵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及時施藥防治,可選用短穩桿菌、蘇云金桿菌(Bt.)、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多殺霉素等生物藥劑,或阿維菌素、乙基多殺菌素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
第五招:采用無人機航化作業時,每畝噴液量需保證在1.5升以上。配藥及作業過程中,應做好人員的安全防護,避免藥液與人體直接接觸。農藥包裝廢棄物應統一回收,打藥剩余的農藥殘液禁止隨意排放到田間、地頭及水源地附近。
(圖片由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記者:梁金池;視頻:梁金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