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建林 李彥斌
“如果長期照護師的職業資格證‘含金量’高了,當然要考這個證。”近日,山西金拐杖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護理員郭璞巖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從護理學校畢業后,郭璞巖回到家鄉,在山西清徐縣的這家養老機構工作了5年多,“我們9個人長期照護的60多名老人,大多是半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為了做好工作,她先后取得了護士、醫療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多項職業資格證書,最近又開始關注長期照護師考試。
據了解,4月下旬,全國首家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落地江蘇,并使用全國統一開發的長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國家題庫,順利完成首次考試評價工作,首批81名長護服務從業人員拿到“長期照護師五級/初級工”資格證書持證上崗。
長期照護師與養老護理員有區別嗎,待遇和發展前景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專業照護人才供給不足
6月底,山西晉城市退休職工田連科通過了重度失能Ⅲ級評估公示,可以申請辦理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我們可以自主選擇居家自主護理、上門護理、居家和上門疊加護理、機構護理四種方式,每月都可以享受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的護理費用。”田連科的家人告訴記者,原本想居家照顧老人,可合適的護理員不好找,只能選擇送老人去定點護理機構,“每天報銷限額105元,大大減輕了家里的負擔”。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供的是服務,“誰來護理”的問題尤為關鍵。作為國家級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2021年以來,晉城市享受長護險待遇4843人,已準入定點護理機構47家,其中護理人員共計1200余名。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于2016年啟動試點,2020年穩妥有序擴大至49個城市,覆蓋近1.9億人,累計270余萬失能參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50億元。試點地區定點長護服務機構達8080家,定點長護服務機構照護人員超30萬人。
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60歲以上失能老人已超過4200萬人,而專業化、高素質的護理服務人員供給嚴重不足,已成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
長期照護師不是簡單的護工
“長期照護師不是簡單的護工,是醫保部門為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新設置的一個職業工種,將解決長護險制度建設中照護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為我國長護險全面落地提供人才保障。”在2023年第四屆山西省職業技能大賽中,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高級培訓師趙玉清報名參加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比賽,提早為長期照護師培養培訓工作做準備。
趙玉清表示,長期照護師具備的技能要求與醫療護理員、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等職業有交叉,但在工作對象、工作內容、服務標準、能力要求等方面有明顯不同。
“失能老人大多伴有慢性疾病、情緒不佳,不愿意和人交流,對護理員也有些抵觸。”郭璞巖說,護理失能老人既需要為其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能力,還需要具備基本醫療護理知識、良好的道德素養,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應急處理措施,讓他們體面有尊嚴地生活。
據了解,長期照護師五級/初級工需掌握生活照護、基礎護理、應急處置、功能維護相關技能;四級/中級工增加了心理照護相關技能;三級/高級工更需掌握疾病護理相關技能。
需提高證書“含金量”
6月初,山西省醫保局聯合省人社廳公開征集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明確了具備法人資質、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備案、500人以上理論考場和50人以上實操考場等8項硬性條件。
各地加緊推進長期照護師等級認定工作,讓郭璞巖充滿了期待:“希望這個證書的‘含金量’,能夠最終體現在收入增長方面。”
然而,提高長期照護師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還需要從多方面努力。晉城市一家長期護理服務機構的負責人張曉芳表示,按照晉城市現行標準,護理員每周上門一次,每次入戶時間不低于2小時,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100元,“希望將來能夠按照證書等級,相應地提高長期照護師待遇。”
山西太原市家政服務行業工會聯合會副主席陳慧芳認為,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順利開展,是家政行業職業類型快速細分的縮影,為長期護理從業人員帶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下一步,相關部門應推動定點長護服務機構將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作為技能人才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切實提升職業吸引力,推動長期照護師由零散化、非標化向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邁進。”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