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全國人大代表余淼杰參加座談并發言。
“法治建設需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應堅持院校協同,積極探索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新路徑。”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率調研組在遼寧法院調研,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受邀參加座談會時表示。
余淼杰介紹,作為全國尤其東北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遼寧大學與遼寧法院通過“審學研”項目、學術研討、基地共建等形式,不斷促進理論、教學與實務深度融合、共同發展。學校已與遼寧法院系統、檢察系統共建49個實踐基地。
談及法治人才培養,余淼杰說,近年來,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通過深入實施“審學研”一體化機制、大規模開展學練賽、推進青年干部工程等舉措不斷壯大法治人才隊伍,形成“一枝獨秀”引領“滿園春色”的人才培養態勢。專家學者受聘“審學研”項目理論導師,與法官共研課題,法官走進校園交流審判經驗成為院校協同共發展的鮮活場景。在院校共同努力下,遼寧高院“審學研”一體化機制已經結題7期,累計形成司法理論研究文章、案例分析、調研報告等93篇,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著眼法院長遠,既需要高素質法治人才,還需要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發言中,余淼杰大力推介遼寧法院為期三年的“強基工程”。他認為,在“強基工程”推進下,三年來,遼寧法院人往基層走、財物向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基層法院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基礎保障得到新改善,審判質效持續向好,人民法庭建設、相對薄弱法院建設等重點任務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實,基層法院職能作用發揮展現新作為,為遼寧地區的法治環境優化和司法公信力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
余淼杰建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應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更實舉措,全力推動法學教育改革與法治實踐創新。
來源:人民法院報·1版
記者:黃艷輝 嚴怡娜 | 通訊員:孫健 |攝影: 孫若豐
見習編輯:賀晴 姚瀚|聯系電話:(010)67550765|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王譽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