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發(fā)布數據,三年多的俄烏沖突中,全球對烏克蘭援助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而實際流入烏本土的資金卻遠低于預期。
烏克蘭高層腐敗丑聞不斷曝光,外部援助信心急劇下降,局勢驟然轉向,誰都意想不到,壓垮烏克蘭局勢的,竟然不是普京的進攻,而是自身的政治與治理危機。
烏克蘭政府信任危機全面爆發(fā)
7月,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掀起驚天風暴,副總理奧列克西·切爾尼紹夫被正式指控。調查顯示,切爾尼紹夫擔任社區(qū)與領土發(fā)展部長期間,涉嫌收受34.5萬美元賄賂、非法侵占價值2400萬美元國有土地,并在2020至2021年濫用職權違規(guī)審批項目,導致巨大國有資產流失。
更令人震驚的是,該案調查過程中,反腐敗部門負責人謝苗·克里沃諾斯阻止警方搜查切爾尼紹夫住宅。他是切爾尼紹夫的前下屬,權力保護傘與制度漏洞暴露無遺。反腐機構的獨立性遭到輿論嚴厲質疑。
同一時間,國防部長烏梅羅夫也被卷入漩渦。數億美元軍工訂單落入親戚企業(yè)手中,前線部隊因采購劣質彈藥損失慘重。
30%炮彈無法引爆,20%射程不足一公里,十萬發(fā)彈藥被緊急召回。資金最終流向佛羅里達州的豪宅,西方援助者普遍感到憤怒和失望。
2024年6月,基輔街頭爆發(fā)大規(guī)模抗議,參與者橫幅上寫著“前方流血,后方數錢”,現場聚集了前線士兵、戰(zhàn)爭受害者家屬與普通民眾。烏克蘭民調顯示,60%民眾對政府廉潔性極度不信任,“澤連斯基盟友發(fā)戰(zhàn)爭財”在社交網絡刷屏。
法國協助訓練的“基輔安娜”旅更是問題叢生。部隊內部獎金被挪用,士兵大量逃亡,陣地無人防守,裝備形同虛設。戰(zhàn)時的管理真空和腐敗鏈條,令整個國家陷入信任危機。
美歐分歧加劇,烏克蘭“坐困愁城”
美國以“庫存不足”為由,暫停部分對烏軍事援助,關鍵裝備如“愛國者”導彈供應被削減。歐盟雖未直接減少援助,但已將反腐成效與烏克蘭“入盟”進程緊密掛鉤,要求其司法改革和權力制衡見實效。
外部支持的“變臉”讓烏克蘭高層感到壓力巨大。澤連斯基試圖通過人事調整重塑形象:2024年9月,一次性撤換2名副總理、4名部長,5月再次大規(guī)模“換血”,內閣成員大幅更新。頻繁的人事變動雖短時間內彰顯了反腐決心,卻讓政策連續(xù)性中斷,關鍵領域管理真空,反而為新的腐敗提供了空間。
美國、歐洲的援助變得條件化、分歧化。美國更愿意壓縮開支以應對國內財政赤字,2025年通過“大而美法案”,對富人加稅、削減窮人福利,進一步限制海外巨額支出。歐洲則擔心被排除在俄烏停戰(zhàn)談判之外,積極加大對烏援助,確保自身在談判桌的“入場券”。
這一系列變動讓烏克蘭外部支持體系變得搖搖欲墜,也讓澤連斯基政府的執(zhí)政基礎變得異常脆弱。
俄烏停戰(zhàn)談判陷入死循環(huán)
俄烏戰(zhàn)爭已持續(xù)三年多,停戰(zhàn)遙遙無期。特朗普2024年競選時曾承諾“24小時結束俄烏沖突”,上任后大力施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試圖促成停戰(zhàn),但遭到澤連斯基拒絕。白宮為此陷入爭論,特朗普更在公開場合對普京釋放強硬言論,威脅“轟炸莫斯科”,但始終未見實質結果。
美國暫停軍援期間,歐洲國家迅速加大對烏支援,防止被美方排除在未來談判之外。歐洲的積極介入,讓澤連斯基有信心繼續(xù)對抗俄羅斯,也讓俄烏停戰(zhàn)談判變得更加復雜。
俄烏雙方多輪談判,唯一進展只是戰(zhàn)俘交換。烏克蘭有歐美持續(xù)援助,停戰(zhàn)將意味著援助中斷,且無法接受割讓領土。
俄羅斯被全方位制裁,但堅持戰(zhàn)爭,普京目標明確: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烏東四州及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解除對俄制裁。美國可能接受部分條件,但烏克蘭堅決拒絕,核心利益無法協調,談判陷入死循環(huán)。
俄烏雙方損兵折將,精疲力盡,卻沒人愿意先停戰(zhàn)。俄羅斯依靠地大物博、軍工與糧食資源自給自足,將經濟體系轉為戰(zhàn)爭服務。
歐洲則面臨能源價格飆升、企業(yè)成本增加、產業(yè)鏈外遷的壓力,對烏援助成為“無底洞”,雙方每日物資消耗以數億美元計。
歐洲的資源短板極為明顯。俄烏戰(zhàn)爭導致歐洲物價持續(xù)上漲,經濟活力減弱,許多企業(yè)選擇逃離。烏克蘭完全依賴外部“輸血”,俄羅斯則憑借資源、糧食和軍工體系長期消耗,看誰能耗到最后。
普京并不急于停戰(zhàn)。他的目標是徹底終結北約東擴勢頭。北約已經擴展到俄羅斯邊境,俄方已無緩沖區(qū)。普京堅決不會讓步,只有實現戰(zhàn)略目標,才會考慮停戰(zhàn)。
停戰(zhàn)談判,利益交錯,出路幾何?
俄烏戰(zhàn)爭表面是兩國沖突,實則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北約+歐美的多重博弈。日本、韓國也在美方要求下為烏克蘭提供武器。
停戰(zhàn)談判桌上,美國試圖主導進程,不讓歐洲染指,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則力爭話語權。俄方堅持戰(zhàn)略目標,烏方則希望收回失地,各方利益高度沖突。
多輪談判下來,唯一的成果只是戰(zhàn)俘交換。談判桌上的分歧無法調和,只有一方能在戰(zhàn)場上取得決定性優(yōu)勢,才有可能實現訴求。否則,任何談判都無法打破僵局。
美國國內壓力日益上升。特朗普政府更愿意節(jié)省開支、削減海外支出。2025年,美國通過“大而美法案”,壓縮福利、增加富人稅收,反映出美國不愿長期承擔對烏巨額支援的現實。美國國內輿論也在發(fā)生變化,對烏克蘭的支持逐漸轉為“條件化”甚至“工具化”。
參考資料:
環(huán)球網:2025-07-14 07:58:俄副外長:俄烏將繼續(xù)直接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