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界,師承與輩分備受重視。然而,在漫長的傳承歷程里,出現了不少年齡差距懸殊卻屬同輩的情況。以文字輩為例,蘇文茂是“人大輩小”的典型代表,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蘇文茂徒弟們的年齡普遍較大。而馬志明、謝天順等人則屬于“人小輩大”的類型。由于輩分高但年齡相對較小,他們在收徒方面存在困難,進而導致相聲輩分的傳承面臨挑戰。
令人好奇的是,相聲界為何會有70后寶字輩、80后文字輩以及10后的明字輩?這些“大輩”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他們具體又都是誰呢?
在相聲界,70后的寶字輩中有一位頗具爭議之人,那便是馮幼封。眾所周知,相聲界的諸多輩分較高者大多出身于相聲世家,馮幼封亦不例外。他誕生于赫赫有名的相聲馮家門,這馮家門乃是東北相聲的開山鼻祖,同時也是東北相聲的典型代表。
馮幼封的祖父是馮振聲,馮振聲拜在第三代相聲藝人高聞元門下。而馮幼封本人則師承馮振聲的徒弟祝景荃。祝景荃、常福荃、楊海荃這三位皆是馮振聲的徒弟,他們與馮振聲的兒子馮大荃并稱為相聲界聲名遠揚的“四大荃”。依照相聲界的輩分排序,他們均屬壽字輩相聲藝人。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相聲名家楊振華的師父正是楊海荃,楊振華本人也是在相聲界被廣泛認可的寶字輩藝人。
關于馮幼封的師承,本身并無太多爭議,引發爭議的主要是其師父祝景荃。祝景荃出生于1926年,在壽字輩中,普遍公認年紀最小的是郭榮啟先生,郭榮啟出生于1917年。有一種觀點稱,東北相聲演員入關后會降一輩,這一說法也使得馮幼封的寶字輩身份蒙上了一層疑云。不過,從楊振華同樣被認可為寶字輩來看,馮幼封作為寶字輩似乎也無可厚非。然而,他的寶字輩身份未得到廣泛認可,或許一方面是因為馮家門已逐漸式微;另一方面則是他自身的相聲水平,未能與其輩分相契合。
在80后的相聲界,于文字輩中得到普遍認可的有三人,依認可度排序分別為馬六甲、馬小川和謝金。馬六甲乃馬志明之子、馬三立之孫,出身相聲名門,根正苗紅。他拜師于馬三立昔日搭檔王鳳山門下,妥妥的文字輩傳人,身份清晰明了。馬小川同樣是馬三立之孫,其師為常寶豐,而常寶豐又師承馬三立,如此算來,馬小川的師爺正是自己的爺爺。不過,馬小川的相聲功底相對薄弱,拜師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家族關系。盡管如此,他畢竟有正式的拜師經歷,只是個人知名度尚有待提升。
再說謝金,他屬于代拉拜師。在相聲界,代拉拜師的情況本就相對“低人一等”。況且,謝金的代拉拜師僅僅是在德云社的商演場合進行的。代拉他入門的李文山,既不是同門中的大師兄,在本門里的威望也較為有限。這就導致謝金雖為文字輩,但并未得到廣泛的認可。而80后的裘英俊拜入姜寶林門下,姜寶林的寶字輩身份存在爭議,所以嚴格來講,裘英俊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字輩。并且,他本人也從未以文字輩自居過。
在2010年后出生的相聲明字輩中,常津銆是其中一員。單從其名字便能看出,他來自相聲界赫赫有名的三大家族之一——常家。常津銆作為10后,與同屬明字輩的姜昆相比,年齡整整小了六十多歲。可以說,他堪稱明字輩中入門最晚的一位。就當下情形來看,明字輩大多已榮升為師爺輩,常津銆很可能是明字輩相聲演員中最為年輕的一位了。
常津銆的祖父是寶字輩相聲藝人常寶豐。常寶豐于1985年拜入馬三立門下,在相聲界,公認寶字輩中最年輕的便是1947年出生的常寶豐。常津銆則拜師于文字輩相聲名家王佩元。王佩元師承寶字輩名家常寶霆,常寶霆被譽為常家的“御用捧哏”。王佩元收常津銆為徒,其中顯然有人情因素。然而,在相聲界,拜師本就注重人情往來。所以,常津銆的師承關系清晰明了,加之他出身相聲世家,其輩分自然不容置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