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交友本是尋覓良緣的美好過程,但近年來,借婚戀之名實施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不僅讓當事人蒙受經濟損失,更可能帶來情感上的創傷。此前有當事人通過媒人介紹結識“女友”,不僅支付了10100元見面禮,日常花費也達2000多元,最終對方以“不合適”為由斷絕來往。更令人警惕的是,經調查發現,女方提供的姓名并不存在,電話號碼也非本人所有——這顯然是一場有預謀的婚戀詐騙。這一案例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婚戀交友中,唯有保持理性與警惕,才能避免落入騙局。
核實信息真實性,筑牢信任“防火墻”
在通過媒人介紹或網絡平臺結識婚戀對象時,“知人知面更要知心”,而核實身份信息是了解對方的第一步。切勿僅憑對方的只言片語或媒人的說辭就全盤信任,務必主動核實對方的姓名、身份證信息、住址、工作單位等關鍵內容。可以通過當面核對證件、向雙方共同認識的朋友求證等方式,確認信息的真實性。
同時,對對方提供的聯系方式也要多留個心眼。若發現對方頻繁更換電話號碼、微信賬號,或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視頻通話、不愿透露真實的生活細節(如居住環境、工作場景等),這些都可能是信息虛假的信號,需立刻提高戒備心,避免在信息不明的情況下投入過多情感或金錢。
審慎對待財物往來,守住經濟“安全線”
婚戀關系的基礎是情感的相互吸引,而非金錢的往來。在交往初期,應盡量避免大額財物的支出,尤其要警惕對方以“見面禮”“訂婚錢”“家庭應急”等名義索要錢財的行為。不少騙子正是利用當事人急于成婚的心理,通過制造“彩禮”“保證金”等名目騙取錢財,一旦得手便消失無蹤。
若確實因特殊情況需要涉及金錢交易,務必保留好相關憑證。通過銀行轉賬時,要注明款項用途;若是現金支付,需讓對方出具收據并簽字確認,同時留存對方的身份信息復印件,以備后續可能出現的糾紛。記住,真正想建立穩定關系的人,不會在交往初期就過度強調金錢,更不會用各種借口頻繁索要財物。
強化防范意識,及時止損護權益
在交往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判斷。如果發現對方言行不一、承諾與實際情況不符,或隱隱感覺自己可能陷入騙局,應立即停止交往,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同時,要及時收集和保存好相關證據,包括聊天記錄、轉賬憑證、對方的照片、通話記錄等,這些都可能成為后續維權的重要依據。
一旦確認自己遭遇詐騙,切勿因“怕丟人”而選擇沉默,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借助法律力量追回損失。此外,也可以向當地的婚調委、婦聯等機構尋求幫助,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婚戀是人生中的重要旅程,每個人都渴望找到真誠的伴侶,但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切不可因心急而放松警惕。核實信息、審慎對待財物、強化防范意識,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卻是抵御婚戀詐騙的有效手段。唯有保持理性與清醒,才能在婚戀交友中避開陷阱,真正擁抱屬于自己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