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黃浦區的陳先生夫婦來到黃浦公安分局老西門派出所報案,稱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民警初步調查后發現,種種線索竟然都指向了陳先生的孩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陳先生與妻子向民警反映,他們名下多張銀行卡竟然在一夜之間累計消費和轉賬近5萬元,可是這些儲蓄卡、信用卡明明都在自己身邊,而且夫婦二人對電信網絡詐騙都有所了解,既沒有接到可疑電話,也沒點擊陌生鏈接,更沒有下載安裝來路不明的APP。更蹊蹺的是,銀行賬單明細顯示,每一筆消費或轉賬都在八九百元左右,而且全都流向了外省市的小吃店、照相館等商家,可陳先生一家從來沒有去過那里。這錢,到底是怎么不翼而飛的?
民警詢問會不會是家里的小朋友誤操作或是遭遇詐騙所致,陳先生夫婦也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女兒剛上初中,平時非常乖巧,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回家后,夫婦二人越想越覺得可疑,便向女兒提起此事,可不管怎么問,女兒都表示不知情。無奈之下,等學校放假后,陳先生和妻子陪著女兒一起來到了派出所向民警求助。
在民警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下,陳先生的女兒終于吐露了實情,原來5月初的一天晚上,小朋友使用媽媽的手機上網課,期間瀏覽了社交平臺,一個陌生人主動加了她的QQ號,兩人聊了一會兒,對方提出請她幫忙“解封游戲賬號”。小朋友懵懵懂懂信以為真,在對方一步步誘導下,將媽媽的手機號碼和接連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全盤托出,隨后又悄悄拿了爸爸的手機如法炮制。直到半夜,父母的手機開始瘋狂彈出消費短信,小朋友一下子慌了神,追問對方卻只得到“會退錢”的空頭承諾,隨即便被拉黑再也無法聯系。小朋友既懊悔又害怕,便選擇了沉默。
得知真相后,民警立即鎖定關鍵線索,分頭奔赴外省市展開工作,經過不懈努力,追回了部分損失。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收到民警追回的錢款,陳先生夫婦百感交集,特意帶著錦旗和感謝信來到派出所,再三向民警表達謝意。
警方提示:現在正值暑假,小朋友使用手機時間比較多,家長們要多和孩子聊聊網絡陷阱,引導孩子學會識別騙子,萬一遇事也不要害怕,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同時,最好定期檢查賬戶變動,開啟大額交易提醒,共同守護家庭“錢袋子”。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黃騫文
圖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