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砸向韓國時,所有人都等著看李在明低頭認栽,要么學日本硬扛到底,要么學歐洲忍氣吞聲,可這位韓國總統偏不按套路出牌!他反手掏出一張冷門王牌,要求美國先把戰時指揮權換回來。
這招把美國整懵了,連韓國民眾都驚掉下巴,原來他們總統的野心,比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還要野。
2025年7月初,特朗普一紙通告讓韓國經濟直冒冷汗,8月1日起所有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鋼鐵、汽車、半導體三大命脈產業首當其沖。
現代汽車股價當天暴跌7%,浦項制鐵緊急縮減對美出口線,中小企業老板們急得在首爾街頭捶胸頓足。
更狠的是特朗普還附帶一沓“霸王條款”,要求韓國聯手圍堵中國造船業、承擔百億美金駐韓美軍軍費、狂買美國滯銷農產品,擺明了要把韓國榨成干。
可李在明的反應堪稱教科書級反轉,他一邊給企業發補貼、尋求中國簽150億半導體大單對沖損失,一邊在7月10日突然召集國家安全會議,當眾拍桌質問國防部戰時指揮權移交時間表,直言現在就要談,韓媒直接看傻眼。
這招“痛點置換”玩得有多絕?特朗普原想用關稅逼韓國當反華馬前卒,結果李在明反將一軍,你要我配合打壓中國?行!拿軍事指揮權來換!
民調顯示,62%韓國民眾力挺總統硬剛美國,連保守派媒體《東亞日報》都改口“是時候讓韓國軍隊自己當家了!”
戰時指揮權這根刺,扎在韓國脊梁上整整72年,自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后,韓軍打仗怎么打、往哪打,全得聽駐韓美軍司令指揮,名義上韓國總統是三軍統帥,實際連調個邊防哨都得看美國人臉色。
2010年李明博、2018年文在寅都試過討要,美國一句“朝鮮導彈威脅未除”直接堵死退路。
但李在明這次敢掀桌,絕非莽夫之勇,第一張底牌是朝韓破冰,他一上任就停掉邊境擴音廣播,重啟開城工業園談判,朝鮮罕見回應“愿互通軍演信息”。
半島火藥味驟降,美國“保護韓國”的借口當場破功,第二張底牌是美軍戰略收縮,2024年起駐外美軍總數銳減80%,連駐韓基地都在縮編。
特朗普嘴上喊“印太優先”,身體卻很誠實,B-1B轟炸機演習次數砍半,軍費分攤卻漲到100億美金,擺明想當“甩手掌柜”。
最絕的是李在明算準了特朗普的焦慮,中美科技戰打到白熱化,美國巴不得盟友扛更多防務包袱,當韓國提出“多交保護費+買美國貨=換指揮權”的套餐時,五角大樓竟松口“并非不可談”。
但美國也留了后手,放權可以,得保留導彈防御系統控制權,韓軍獨立作戰能力更要“重新評估”,翻譯翻譯就是:想當家?先證明自己不是敗家子!
李在明這場豪賭,最險的并非和美國硬杠,而是在中美夾縫里精準卡位,特朗普關稅通告剛發,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立刻取消訪韓行程,放話“國內局勢有變”敲打韓國。
明眼人都懂,李在明任命“知華派”總理、拒接遏華造船聯盟邀約,早讓特朗普不爽。
可李在明的操作堪稱走鋼絲藝術家,他一邊派特使赴美保證“韓美同盟堅如磐石”,一邊和中國簽下稀土供應協議,嘴上說配合“芯片四方聯盟”,實際把三星技術輸出門檻抬高30%。
最絕的是對臺海問題表態:“這是中國內政”,直接和尹錫悅時期劃清界限,這種“政冷經熱”的套路,既沒得罪中方,又讓特朗普挑不出錯”。
但真正的殺招藏在軍事牌后,李在明心知肚明,拿回指揮權不只是為民族自尊心,更是給韓國套上“防彈衣”。
若未來中美沖突升級,韓軍不必被綁上美國戰車,若朝鮮再生變數,韓國也能自主反應而非等白宮開會,很顯然,他現在賭的是美國怕半島失控遠大于怕韓國自立!”
當全球圍觀這場“小國杠大佬”的大戲時,李在明正面臨最殘酷的算術題,關稅倒計時只剩十多天,美軍咬死“分階段放權”不松口,國會保守派還在罵他“冒險家”。
或許結局早已寫在他的就職演說里:“韓國不是棋盤,我們是棋手。”
“贏”則半島迎來首個真正獨立的主權軍隊,“輸”不過是又一場“螞蟻撼樹”的悲情注腳,但至少這一刻,他讓世界看清了,小國尊嚴,從來不是靠跪著求來的。
參考資料:
環球網《韓媒:韓美正就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問題展開協商》
光明網《韓國新政府“實用主義”政策面臨何種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