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臺灣統一,誰來當臺灣省長最合適?
一人頂梁,不如合作搭配,那這領導班子都能有誰?
臺灣省的班子
這首先得說洪秀柱。作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不止一次高舉“兩岸和平統一,反對任何分裂行徑。
不過她很顯眼的便是,她超越國民黨內長期奉行的“一中各表”框架,而提出更為深刻的“一中同表”論述,并積極呼吁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展開政治對話。
簡單來說,在洪秀柱看來,民族認同絕非只是抽象的概念,洪秀柱三十余年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實踐,恰是構建這種認同的活教材。
她創建的“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累計培育上萬名臺青,其中65%參與者增強了對民族共同體的認知。
這種民心工程,顯然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振奮人心。
而在島內,她利用“立法院”等重要平臺,嚴詞批判“臺獨”分裂行徑的荒謬,可以說這統一后臺灣的領導班子,這得有洪秀柱的一席之地。
另外便是邱毅,2024年他在金門座談時表態“‘臺獨’分子正把臺灣改造成巨型政治賭場,迫使每個民眾都是被迫上桌的賭徒。
而邱毅的價值便在于將統一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治理方略。
他主持起草的《兩岸融合治理白皮書》中,提出“三階段認知矯正”方案:首年更換“去中國化”教材,三年重建公務員培訓體系,五年完成司法體系銜接。
顯然這樣的模式,正是未來臺灣省教育廳長或宣傳部長崗位的絕佳范本。
雖聽來匪夷,但早在2023年邱毅便提出統一后國防、外交、教育三大領域必須由中央直管,要求臺灣僅保留治安警力,避免外部勢力滲透。而從教育上的目標便是強化民族認同。
況且如今邱毅的弟子陳品維在平潭實驗區推行的“社區融合治理模式”,通過兩岸混合編組解決民生問題,試點社區民眾認同度提升42%。
所以啊,這領導班子還得算上邱毅一個。
那馬英九了,怎么說?
之所以外界戲謔他,統一后可享受正部級待遇,還得是細數這馬英九訪問大陸所參拜的地方。
尤其是馬英九今夏大陸行在陜西黃帝陵的深深三鞠躬。
從漢代“舉孝廉”到現代功勛榮譽制度,中華文明歷來重視道德標桿的樹立。設想馬英九身著正部級制服出席國慶招待會的場景,其政治象征意義遠超物質待遇本身。
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此舉將激活臺灣同胞的歷史記憶,當年鄭氏集團歸順清朝,康熙帝不僅厚待鄭克塽,更將鄭成功靈位請進忠烈祠。
這種政治設計直指人心最深處。所以當臺灣青年看到馬英九在人民大會堂領取共和國勛章,其心理沖擊遠勝千場宣講會。
至少顯露“愛國者治臺”不是政治口號,而是可觸摸的人生選項,是值得追求的理念。
此外對于促進兩岸統一,作為島內的政客里,馬英九也實在是有姓名。
2008年開通兩岸直航航班(每周558班次)、開放大陸游客赴臺,累計超1800萬人次,2015年兩岸人員往來達985萬人次,相較2007年已經增了4倍。
另外在2013年建立"兩岸企業家峰會"、截至2016年設41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累計促成3.2萬名臺灣青年赴陸學習就業。
而對于“反獨”更是不必說了,明確反對"臺獨",比如拒絕修改"憲法"增修條文中的"領土條款",同時凍結"去中國化"課綱修訂,阻遏文化"臺獨"蔓延。
所以這未來臺灣省領導班子,既得是應當深諳閩南文化的本地精英,同樣熟悉國情,二者合一共同組成的團體。
當“馬英九們”享受應得禮遇,當“邱毅們”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當洪秀柱培育的青年走上領導崗位,臺灣將完成從地理概念到心靈歸屬的蛻變。
所以這不是簡單的政權更迭,而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盼。況且,未來的臺灣班子不管是誰來領導,首先明確的便是支持國家統一,且能為國家奉獻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