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好的合作共贏,澳大利亞卻在東盟會議上給中國來了個"背后一刀",這操作看懵了一屋子人。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黃英賢發難的檔口,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忙著打包訪華行李,準備去談生意。
一邊叫陣一邊示好,澳大利亞這是鬧哪樣?這種"變臉"比川劇還快的做法能撐多久?
作者:含
這場會,有點不對勁
7月10日,馬來西亞吉隆坡。中美俄三巨頭的外長齊聚東南亞,這陣仗多少年沒見過了。
本來大家都想著這次東盟外長會能好好談談合作,誰知道剛開場就變了味。
王毅外長剛在自己位置上坐定,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就突然開炮了。
她當著13個國家外長的面,直接給中國扣了頂"威脅地區力量平衡"的帽子。
說什么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演訓"改變了力量格局",需要更多"外部力量"來維持平衡。
這話聽著客氣,實際上就是在給美軍介入亞太找借口。明眼人都聽得出來,她口中的"外部力量"指的就是華盛頓那位山姆大叔。
更要命的是,黃英賢這番話說得還挺"義正詞嚴",搞得好像真是為了地區和平似的。
現場的空氣瞬間凝固了,原本輕松的合作氛圍被她這么一攪和,變得尷尬又微妙。
王毅外長倒是淡定如常,東盟各國代表面面相覷,美方外長卻沒啃聲。
最戲劇的是,就在黃英賢"慷慨激昂"發表演說的同時,她的頂頭上司阿爾巴尼斯總理正在悉尼忙著準備訪華的行程安排。
這邊廂在國際場合給中國"挑刺",那邊廂卻要帶著一票商業大佬去中國談合作。
這波操作,明擺著是有備而來的,但也明擺著是腦子進水了。
澳方為啥突然這么"勇敢"?
要說澳大利亞為啥敢這么跳,背后的門道可多了。
首先得說說山姆大叔在背后推的那一把。AUKUS核潛艇協議就像一根繩子,把澳方死死拴在了美國的戰車上。
美軍在澳大利亞北部部署了2500名海軍陸戰隊,達爾文港基本成了美軍的前哨基地。
B-52轟炸機中隊也在澳北部安了家,這些"大家伙"可不是擺設。
華盛頓的意思很明確:既然拿了我的裝備,住了我的兵,就得給我當馬前卒。
澳方承諾未來10年要往AUKUS項目里砸3680億澳元,這可是個天文數字。
錢都花了,不聽話能行嗎?這就是典型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但話又說回來,澳方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己的小算盤。
現實問題是,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占其總出口的32%,涉及46萬個工作崗位。
鐵礦石、煤炭、液化天然氣,這三條產業線直接關系到澳洲經濟的命脈。
失去中國市場,澳洲經濟得傷筋動骨,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澳方政府內部也是吵成一鍋粥,鷹派想跟美國亦步亦趨,務實派離不開中國的錢袋子。
黃英賢這次發難,實際上就是在給美國交投名狀,證明澳洲還是"靠譜的盟友"。
但這種"左右互搏"的日子能過多久,連他們自己心里都沒底。
澳方這招"離間計",東盟國家買賬嗎?
黃英賢發完言之后,現場的反應可有意思了。
馬來西亞外長禮貌性地鼓了幾下掌,然后就收起笑容,該干嘛干嘛去了。
越南代表更直接,黃英賢話音剛落,人家就徑直走向王毅外長,確認雙邊會談的時間。
這動作簡直就是在說:你們澳洲人愛咋咋地,我們還是更愿意跟中國好好談。
新加坡外長對媒體的表態更是一針見血:"東盟不需要選邊站"。
這句話基本上把澳方的如意算盤敲了個稀碎。
為啥東盟國家不買澳洲的賬?數據說話最有說服力。
中俄兩國占東盟對外貿易總額的28%,而美澳合計連15%都不到。
誰輕誰重,一目了然。東南亞國家又不傻,憑啥為了澳洲那點"道義感召"放棄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再說了,東南亞國家對這套"選邊站"的把戲早就免疫了。
想當年冷戰時期的不結盟運動,東盟的前輩們就不吃美蘇兩強的這套威逼利誘。
現在換了中美博弈,他們還是那個態度:誰能給實惠就跟誰合作,但絕不會把自己綁在任何一方的戰車上。
印尼海洋事務部長甚至當場收到了中方關于南海合作勘探的新方案,這種實打實的合作項目比什么"力量平衡"的空頭支票強多了。
泰國、老撾等國也都對中方提出的本幣結算機制表示支持,這可是實實在在能減少匯率風險的好事。
反觀澳大利亞,在經貿議題上幾乎是"隱身"狀態,只會在安全問題上"高調亮相"。
這種"一邊喊打,一邊不談生意"的操作,讓東盟代表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有代表私下嘀咕:難道澳方真的只想當安全代理人,不想當商業伙伴?
這出戲演完了,后續劇情會怎么發展?
澳方這出"精分大戲"演完之后,后續的發展可就有意思了。
首先是澳洲內部的政治分歧會越來越明顯。
自由黨的鷹派議員已經開始在議會里公開表達不滿,擔心阿爾巴尼斯訪華會損害與美國的"戰略一致性"。
工黨內部的務實派則強調要修復貿易關系,畢竟2024年澳中貿易額已經回升到2800億澳元。
葡萄酒出口增長15%,教育行業也因為中國留學生回流而重拾活力。
現實擺在那里:嘴上強硬,錢包卻很誠實。
澳洲商界的態度更直接:"別再把中國市場當成談判籌碼了,我們拼的是訂單,不是立場。"
從更大的格局來看,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還會繼續穩步上升。
美國雖然還想維持霸權地位,但戰略收縮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不可逆轉。
東盟國家會繼續堅持"不選邊站"的明智選擇,在大國博弈中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對于澳大利亞來說,繼續當美國馬前卒的代價會越來越高。
失去中國市場不僅僅是經濟損失,更是在亞太地區自我邊緣化的開始。
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回歸務實理性,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點,而不是一味地選邊站隊。
畢竟,真正的大國風范不是在復雜局面中制造對立,而是保持定力,以合作促發展。
中方在這次會議上展現出來的從容和智慧,正是這種大國擔當的體現。
面對澳方的挑釁,王毅外長沒有選擇針鋒相對,而是繼續強調合作共贏。
這種"以柔克剛"的外交藝術,比什么軍艦巡航、武力威懾更有說服力。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澳方該醒醒了。
結語
澳方這出"精分大戲"既砸了自己招牌,也暴露了對時代大勢的誤判,實在是得不償失。
亞太的未來屬于合作共贏,不是陣營對抗。誰看清了這個大方向,誰就能笑到最后。
面對這種復雜的國際關系"撕逼"大戲,你覺得小國家該怎么在大國間保持平衡?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