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甩出兩封信,宣布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商品征收30%關稅。
信中指責歐盟“貿易不公”、墨西哥“放任移民問題”,揚言報復性加稅將粉碎跨大西洋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強硬回應:“30%關稅將損害雙方企業和消費者”,但轉頭推遲了原定7月15日生效的210億歐元反制措施,試圖爭取最后談判時間。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像一場反復無常的颶風。
4月他剛推出“對等關稅”時,對歐盟定下20%稅率,一周后又暫緩90天,稱“給談判留空間”。
7月8日他信誓旦旦宣稱“8月1日絕不延期”,三天后卻把稅率從威脅的50%降到30%,理由變成“懲罰歐盟技術壁壘”。
這種變臉讓歐洲企業陷入混亂:德國寶馬估算年損失460億歐元,蘋果供應鏈報告警告全行業利潤縮水330億美元。
歐盟內部吵成一團。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怒斥特朗普“強烈不滿”,要求動用“反脅迫機制”全面反擊。
德國經濟部長賴歇卻低聲下氣:“必須務實談判”,畢竟汽車業占德國對美出口的18%,大眾和奔馳工廠已計劃裁員。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則悄悄向特朗普示好:“10%關稅可以接受”,被歐盟官員批評“背叛團結”。
布魯塞爾的會議室里,歐盟委員們捏著兩份反制清單發抖。
第一份清單瞄準美國摩托車、大豆和威士忌,價值210億歐元;第二份清單覆蓋飛機零件和數字服務,總價飆到950億歐元。
但馮德萊恩最終按下暫停鍵:“反制不是目的,我們優先談判”。
此刻歐盟的軟肋暴露無遺:摩根大通CEO戴蒙直言歐洲GDP已從美國90%萎縮至65%,27國金融市場割裂讓企業融資成本比美國高20%。
更狠的刀子藏在細節里。
特朗普要求歐盟廢除《數字市場法》,讓谷歌、亞馬遜免受監管;還逼歐洲開放農業市場,進口美國轉基因牛肉。
法國農民在巴黎街頭焚燒美國國旗,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警告:“農業讓步等于政治自殺”。
而歐盟的底牌只剩“多邊平衡術”:馮德萊恩緊急會晤印尼總統,放風“正與加拿大、日本協調反制”,試圖另建貿易圈。
墨西哥的遭遇成了歐盟的鏡子。
特朗普以“禁毒不力”為由對墨加稅30%,墨總統辛鮑姆反擊“絕不犧牲主權”,但轉頭派代表團赴美談判。
美國超市貨架已現危機:墨西哥番茄占進口量的90%,17%新關稅將推高價格;巴西咖啡面臨50%關稅威脅,星巴克醞釀漲價。
7月13日,歐盟總部燈火通明。
官員們取消周末休假,爭論是否接受美方“10%基準關稅+關鍵產業豁免”的臨時方案。
馮德萊恩對記者強調:“反脅迫機制是最后手段”,但馬克龍的支持者譏諷她“向特朗普投降”。
墻上的時鐘滴答走向8月1日,大西洋兩岸的貨輪正加速駛向港口——趕在關稅生效前卸下最后一批貨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