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李鋼
英雄不懼倒下
—深切悼念我的親密戰友李宏忠兄弟
我與李宏忠兄弟相識,是在陸軍二十師教導大隊的干部培訓班上。記得他是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后,作為優秀干部充實到我們師來的。相互一聊,不僅都是干無線通信兵的同行,而且還是湖北宜昌老鄉。由此,我與他便結下了不一般的戰友之情。
我在部隊只干了11年,他居然干了22年,整整是我軍旅生涯的一倍之多。我在部隊時,常常叫他講講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趣事。他快人快語,從不把自己當作英雄,只說湖北人腦子靈光、行動機靈,能在戰場幸存下來實屬萬幸!
右為李宏忠
參加完宏忠兄弟的追悼會后,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于是,便約請宏忠的女兒李寧整理遺物,并囑其把父親在部隊的物件和照片挑選一些發給我,以便寫點小作紀念一下好兄弟。看著他成堆的筆記本和獎狀,我思緒萬千,對宏忠兄弟想說的一句話就是:“英雄不懼倒下!”
我從李宏忠的戰場手記中,翻錄其《紅色江山血染紅》原文,作為佐證:“今天,部隊已經提前插到了上級指定的位置,在這里已經打退了敵人的六次反沖擊。自己消滅了四個敵人,腦袋讓敵人的彈片打了一個小洞,血流滿面,染紅了襯衣。
這不算什么,要奮斗就會有犧牲,血流可使我牢牢記住:革命永遠不能安安穩穩、一帆風順;也可使我牢牢記住:國內外階級敵人時刻都在夢想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干擾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實現;也可使我牢牢記住:越南侵略者欠下了中國人民的累累血債。中國的紅色江山,就是革命老前輩用鮮血染成的。今天,我們還要用鮮血去保衛她。
放心吧,祖國!只要有你的兒女在,絕不讓瘋狗踐踏您半寸土地;只要四個現代化的鮮花開滿您的懷抱,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宏忠兄弟在戰場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他的無畏與豪氣,這是對“英雄不懼倒下”這句話最有力的詮釋與注解。他是英雄,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軍功章可以為證,更可以昭示后人!
其實,他罹患難以治愈的肺癌,與長期在賀蘭山深處軍營中建山守山不無關系。他長年累月斗風沙、戰嚴寒,為保障賀蘭山和騰格里沙漠綿延幾百公里的通信線路順暢,常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用命去換取軍事通信線路的暢通無阻。
為此,和平年代他再立三等功,并獲得中央電視臺軍事欄目的專題報道。他是賀蘭山精神的傳承人,他是賀蘭衛士,就是英雄,毋容置疑的英雄,再次證明了“英雄不懼倒下!”
轉業后,宏忠兄弟與我同城。彼此的工作雖然沒有交集,但戰友聚會時常發生。他依然保持著軍人那股豪爽之氣,常常為戰友疏難解困、慷慨解囊。每當外地戰友來宜昌,他都積極安排、熱情款待。
四年前,他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骨轉移,醫生說不積極治療生命最多能維持半年。他以軍人之氣坦然面對,放出豪言:“軍人不怕倒下,我將與之抗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將自己的生命維度延長了整整四年之久,讓人不得不嘆服他的毅力。不少病友夸贊其為“抗癌英雄”,他的夫人說:“這樣的稱呼實至名歸。”
我贊宏忠兄弟:“他乃真英雄,完美無缺的英雄”!英雄不懼倒下,英雄的英靈永存萬世!
中為李宏忠
李宏忠同志生平簡介
一、農家子弟 勤勉立身
李宏忠同志1958年8月出生于湖北枝江縣五合公社雄豐大隊一個農民家庭。父母躬耕壟畝的樸實家風,塑造了他堅韌質樸的品格。他自小刻苦求學,寒冬里翻山越嶺徒步上學,油燈下苦讀至深夜的身影,成為鄉鄰口口相傳的勤學典范。從雄豐小學到白洋高中,他以赤腳丈量求學路、用汗水澆灌知識田,始終以“走出寒門報效家國”的信念砥礪前行。
二、軍旅崢嶸 赤膽忠心
1976年12月,18歲的李宏忠同志響應祖國召喚光榮入伍,開啟22載軍旅征程。從普通戰士到副團職指揮員,他輾轉陸軍三十七師、蘭州軍區、寧夏軍區多個重要崗位,始終以熱血鑄忠誠。
◆戰火淬煉 鐵血丹心
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中,李宏忠同志以通信兵身份投身前線。在敵軍炮火覆蓋、陣地硝煙彌漫的至暗時刻,我軍有線通信被炸斷,指揮系統瀕臨癱瘓。面對生死抉擇,他毅然背起15公斤的電臺沖入火線,在彈片橫飛中匍匐架設天線。手指被灼熱的電臺外殼燙出水泡,鮮血浸透軍裝,他仍咬牙堅持。
戰斗最激烈的144小時里,他日均睡眠不足1小時,以驚人毅力接收密語700組、發送600組,實現零差錯。當戰友發現他因過度疲憊顫抖著記錄指令時,他嘶啞著說:“密語就是戰士的命,錯一組都可能付出血的代價!”這份用生命守護的通信鏈,最終讓炮火精準覆蓋敵陣,挽救了無數戰友生命。撤退時,他最后一個離開陣地,將密碼本貼身藏入懷中,用身體為機密筑起人肉盾牌。
◆大漠情深 肝膽相照
在寧夏軍區任職期間,他帶領戰士們在戈壁灘上建起“地窩子”通信站。零下30度的寒夜,他將僅有的棉大衣蓋在患病新兵身上;沙塵暴突襲時,他用自己的身體護住設備,滿口沙粒仍笑著說:“機器比人金貴!”那些同啃凍土豆、共飲一壺水的歲月,讓“李團長”成了戰士們心中最暖的稱呼。
精武強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校、西安陸軍學院深造期間,錘煉現代軍事指揮素養;
屢建新功:1978-1984年間,獲5次各級嘉獎;1993年再立三等功,用青春踐行保家衛國的誓言。
三、轉業建功 恪盡職守
1997年9月,李宏忠同志含淚摘下領章帽徽,服從組織安排轉業地方,在長江宜昌航道系統續寫榮光:
◆扎根基層 兵心不改
任三峽航道綜合站副站長期間,他總是帶著軍用水壺徒步協調航道里船舶的各種綜合事務,在暴雨中連續36小時協調指揮船舶避險。老船員們至今記得,那個總把“同志們先撤”掛在嘴邊的老兵,自己卻總守在最危險的航段。
◆清風護航 黨性在心
1998年洪災肆虐時,他帶領紀檢干部日夜巡查船舶物資發放,將發給自家準備的物資讓給群眾。妻子心疼他半月未歸家,他只說:“軍人、黨員可以淋雨,但老百姓不能受凍!”
◆溫情服務 民心永存
2003年起,李宏忠同志擔任離退休職工服務中心主任。他手寫127封慰問信,踏遍186位老同志的門檻。為幫助因地震房屋受到嚴重損毀的退休職工張登耀,他冒著余震的危險翻山越嶺前去慰問探望,第一時間將黨組織的溫暖送達到退休職工手中;得知孤寡遺屬老人楊義珍愛聽京劇,他自學唱段陪老人過節。那些被他焐熱的手掌、擦亮的窗臺,至今仍在老同志家中留有余溫。2018年退休時,23位退休老職工聯名贈他“穿軍裝為人民,脫軍裝還是兵”的錦旗。
四、精神永存 風范長昭
李宏忠同志的一生,是忠誠擔當的一生、敬業奉獻的一生、正氣浩然的一生。從農家少年到軍中棟梁、從戰斗英雄到航道先鋒,他始終秉持"黨叫干啥就干好啥"的信念。戰場上,他是以電臺為槍、以密語為盾的通信尖兵,用燙傷的手指敲響勝利電波;工作中,他是甘當橋梁、服務群眾的貼心公仆,用佝僂的脊背扛起人間晚晴。那些穿越烽火的家書里,他總把功勛歸于集體;那些幫扶群眾的記錄里,他始終隱去自己的姓名。
今日,他枕著長江的波濤安眠,昔日的戰友情、同事情、群眾情化作漫天星斗,永遠守望這片他深愛的山河。他的生命已化作航標燈,永遠為后來者照亮前路。
長河嗚咽寄哀思,青山肅穆頌忠魂。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傳承李宏忠同志忠誠報國、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的精神品格,在新時代征程中續寫光榮篇章!
本刊獨家原創 抄襲剽竊必究
作者李鋼 1956年12月出生于山西汾陽,1974年10月在湖北秭歸縣高中畢業后上山下鄉當知青,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2月從湖北秭歸入伍,歷任陸軍第二十師五十九團通信連戰士報務員、有線排長、電臺臺長,團司令部通信股參謀等職。1985年9月入寧夏工學院讀書,1987年7月畢業部隊撤銷,轉業至湖北省宜昌市,先后在勞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就業管理局工作。2017年3月退休。現任宜昌市老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原文編輯:曹益民 趙蘇平 鞏天寶
本文編輯:徐建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