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 《大考》劇照
01
問:
馮叔,在您的新書《人生的邏輯》里,您談到了教育孩子的話題。我也是一名家長,想請教您,您覺得家長該怎么培養、教育下一代?
馮侖:
教育的目的是成長。
當父母的,培養孩子有好幾種選擇。
第一種,完全不上心,只是喂飽他,那就是把孩子當動物養。
我在一些書中看到過這樣的事。在一些特別貧困的地區,某個家庭,本來有兩個孩子,又生了一個孩子,怎么辦?就把原來兩個孩子吃的飯,兌點水,再添一個碗,添一個勺子,給三個孩子吃。三個孩子就像動物一樣,也給養活了。
還有的家長,可能實在太忙了,也可能遇到了大風大浪,自以為不得已,就完全不管孩子了。孩子在大街上,自己想辦法活著,慢慢地就變成了「動物」。
這樣的孩子,其中有很小的一部分,為了活著,在與人斗爭的過程中學會了觀察社會,在競爭中慢慢懂得了人情世故,有可能會成長為人物。
第二種,對孩子過于精心地喂養、呵護,把孩子當寵物養。
寵物有什么特點?呆萌、乖巧、甜膩、黏人。很多人特別喜歡跟寵物呆在一起,享受于寵物的呆萌、乖巧、甜膩、黏人。
寵物之所以成為寵物,就是因為你管它安全,管它吃飯(定時定量地管飯),而它管你高興,陪你玩耍,使你快樂,得到安慰。
如果也用這樣一種方式去呵護自己的孩子,在吃、穿、玩、健康等方面,對孩子百般呵護、精心照顧,然后讓他聽話,讓他乖。當你跟他講話的時候,他能夠積極地回應,而且百依百順,完全按照你的想法來迎合你的需要,滿足你的情感,讓你得到安慰和愉悅,那事實上你就是在養一個寵物。
有時候,當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很好時,父母會覺得,我就應該這樣照顧孩子,就要富養。這種所謂的富養,其實就是把孩子當寵物養。
但是,寵物還有一個特點:出門就是廢物。它們沒有戰斗性,沒有生存能力,出了門就可能會死。我家里養了好幾只貓。我經常觀察他們,有時候開門的時候他們都不敢出門。
第三種,把孩子當人物養。
一個孩子在人類社會中的成長過程,是讓他逐漸成人化,學習成人的技能,以及學會并掌握進入成人社會以后的成人規則。進入成人社會之后,他在成人社會里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最終成就一個事業。
很多優秀的運動員,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的興趣,然后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金錢,科學、嚴格地進行訓練,最后成了世界冠軍。這就是把孩子當人物養。
所以,從培養孩子,幫助他們成長的角度來說,家長是可以做選擇的。
把孩子當動物一樣養,是最不負責任、最不上心的一種養育方法。雖然也有極個別的小孩在這種環境中也能成為人物,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他會過得很慘。
把孩子當寵物養,就要做好養他一輩子的準備,因為他是個廢物,沒有競爭力,甚至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把孩子當人物養,除了父母自己得用心,有時候還得請外部力量,就像培養運動員一樣,得找外部教練,得合理、科學地對他進行訓練。
我想,大多數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動物、廢物,那么,最好就是想辦法把孩子培養成人物。
02
問:
那您覺得「雞娃的海淀媽媽」是在把孩子當人物養嗎?
馮侖:
我覺得「雞娃的海淀媽媽」,多數是在把孩子當寵物養。
另外,他們是在復制自己。家長是清北、985、211畢業的,就認為按照自己的方法可以再復制一個清北、985、211的孩子出來。
可是,如果只是追求這樣一個學歷,然后等孩子畢業了,讓他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其實不必這么累,不必那么費勁地摧殘孩子。
03
問:
被當成動物養的孩子真的能成為人物嗎?
馮侖:
有可能。但比例可能比較低。
我接觸過很多創業者,我認識的一個創業者,就是由動物成長為人物的典型。
他家在農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了,他在村里,靠著親戚們的接濟長大,也上了幾年學。再大一點,就跟人去城里打工。他很愛讀書,有空閑了就去書店借書看。之后機緣巧合地,開始創業,最后居然把生意做得很大。
我想,這樣的創業者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因為他們適合熬。很多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創業者,機會更多,選擇更多,遇到挫折能比較輕松地繞著走,也更容易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結果都做得不怎么樣。
其次,他們的選擇、機會都少,能夠低頭彎腰去求人,別人覺得苦的一些事他們都不覺得是苦。他們認準了一件事也更愿意堅持。
04
問:
按照您的這個說法,我和我認識的很多家長,都是在把孩子當寵物養。您能給我們一點改進的建議嗎?
馮侖:
我看過一段短視頻,一只母老虎帶著一只小老虎,一開始就是喂養它,然后教它捕獵,訓練它。突然有一天,大概是母老虎覺得孩子已經成年了,就把小老虎丟在了森林里,自己走了。走之前還蹭了蹭孩子。小老虎意識到母親丟下自己走了,還跑著去找母親,但是母親已經遠去,再也不回來了。哪怕生存環境很殘酷,小老虎從此也要開始獨立生存。我想,作為母親,這只老虎一定是心有不舍的。但是她不可能照顧小老虎一輩子,所以她還是狠心走了。
就我的觀察,很多父母心都不夠狠,心太軟,也不夠大,最后就把孩子培養成了廢物。導致他們成年之后,缺乏責任感,缺乏競爭力,更缺乏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對成人社會的規則不適應,遇事等、靠、要,成了「媽寶男」「媽寶女」。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摧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