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冬,海拔5298米的夏貢拉山口風雪如刀。六旬老將趙爾豐須發皆白,單薄戎裝緊貼嶙峋身軀,卻“略無縮瑟之狀”。
他身后,一支疲憊卻堅定的清軍隊伍正翻越冰峰,進行著清帝國歷史上最后一次遠征——為華夏收復被英國蠶食的西藏疆土。
當這支隊伍抵達拉薩時,十三世達賴喇嘛倉皇出逃英屬印度。
自1905年平定巴塘以來,趙爾豐五年間收復疆域東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相當于150萬平方公里國土。
這位被孫中山斥為“屠夫”的晚清重臣,在帝國落日余暉中為華夏守住了西南屏障。其功績與左宗棠收復新疆相比毫不遜色,卻因1911年成都刑場上的斷頭刀,被歷史蒙塵百年。
1844年生于遼東書香門第的趙爾豐,在科舉路上屢戰屢敗。
當三位兄弟金榜題名時,30歲的他只能以捐納方式謀得廣東鹽務小吏之職。誰曾想,這位被八股取士摒棄的“失敗者”,將在邊疆書寫傳奇。
1905年5月,駐藏大臣鳳全在巴塘推行“改土歸流”時慘遭殺害,尸體被肢解懸掛。
消息傳至成都,60歲的趙爾豐臨危受命,提兵西征。在桑披寺圍城戰中,叛軍據守天險,清軍補給斷絕,士兵以樹皮草根充饑。
苦戰四月,趙爾豐斷其水源終破敵陣。當清軍沖入寺院,發現水槽里浸泡著鳳全破碎的官服——雷霆手段由此成為他震懾康區的利劍。
早在1903年任建昌道時,趙爾豐便提出劃時代的“平康三策”:
將川滇邊界納入版圖,設官治理
建立西康行省,劃定疆界堵截英國滲透
設西三省總督坐鎮巴塘控扼川藏
1906年清廷設立川滇邊特別行政區,趙爾豐任邊務大臣。他鐵腕廢除康區四大土司特權,驅逐西藏地方政府官員。
在德格土司轄地,他親自踏勘三月,將金沙江以東十二萬平方公里土地收歸中央管轄。
一位英國外交官在報告中驚呼:“這個干瘦老頭正在重塑西南版圖!”
1908年,65歲的趙爾豐被任命為駐藏大臣。面對英國兩次入侵西藏后扶植的親英勢力,老將軍開始了史詩般的遠征:
1909年寒冬,川軍翻越八座五千米雪山,擊潰進攻巴塘的藏軍
1910年2月,與鐘穎軍在查木多會師,直搗工部(今林芝)
蕩平波密,剿滅割據三十載的波密王白馬青翁
設立查隅縣,將實際控制線推進至中印邊境東段
當清軍進入拉薩,達賴喇嘛逃亡印度。趙爾豐繼續西進至江達宗(距拉薩僅六日路程),奏請“乘勝平定西藏全土”。
雖遭清廷否決,但西藏全境已重歸中央管轄。英國駐印總督哀嘆:“我們在西藏二十年的經營,被這個中國將軍徹底粉碎。”
趙爾豐深諳“穩藏必先安康”之理,在川邊推行全方位改革:
在巴塘農業試驗場,他引進美國犁具試種水稻,畝產較傳統青稞翻倍。當第一季稻谷豐收時,藏族老農捧著金燦燦的稻穗淚流滿面。
烏拉改革終結了延續千年的無償勞役。1909年頒布的《烏拉章程》規定:征用差役必須支付腳價,違者嚴懲。一位土司因強征民夫被當眾鞭笞,震動康區。
工業建設更顯遠見:從日本引進的制革設備在巴塘運轉;藏族青年赴成都學習印刷技術;美國技師踏遍群山勘探礦藏。
至1910年,康區呈現“商賈輻輳,市廛漸盛”的繁榮景象。他設立的三十余個州縣,為1928年西康建省奠定基石。
1911年,趙爾豐調任四川總督,命運急轉直下。清政府鐵路國有政策引發保路運動,這位曾為民請命的能臣陷入兩難。
清廷連發十二道急電催其鎮壓,9月7日,軍隊向請愿民眾開槍,釀成“成都血案”。
武昌起義爆發后,四川成立軍政府。當成都兵變,亂軍洗劫全城時,士紳竟跪求趙爾豐出山維持秩序。軍政部長尹昌衡疑其復辟,派兵攻入總督府。
1911年12月22日黎明,68歲的趙爾豐被押至皇城“明遠樓”。
監斬官擲下令牌瞬間,他忽然高呼:“不死于邊疆,竟死于此處!”刀光閃過,頭顱懸掛城樓三日。
二十年后,當劉文輝站在康定城頭,眺望趙爾豐設立的西康省疆域,不禁慨嘆:“若無趙季和改土歸流,何來今日之西康?”在巴塘農業試驗場舊址,當年引進的蘋果樹仍年年結果,當地藏民稱之為“趙公果”。
歷史總是充滿悖論:主張改革的能臣成為王朝陪葬,捍衛疆土的英雄被革命審判。當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傳奇被廣為傳頌,趙爾豐的雪域征途卻沉寂百年。
直到近年墨脫公路貫通,筑路工人才在懸崖發現當年清軍開鑿的棧道遺跡——那些深嵌巖壁的鐵釬印痕,恰似歷史給予這位“雪域孤臣”的最終認證:山河永在,功過自有春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