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發生了一場抗日保衛戰:地處白河東岸的包莊村群眾受中共地下黨影響,組織全村百姓奮起抗擊日寇,書寫了一曲民眾齊心協力抗擊來犯之敵的英雄史詩。
據《中共方城縣歷史》、《南陽地區志》等文史記載(后經走訪整理),1941年2月5日下午2時左右,一支日軍由方城向南陽進犯,在行進到博望鎮包莊村毗鄰的黨莊自然村時,日軍打算在此臨時休整。此刻,日軍發現包莊村建有高高的寨墻,并且寨門緊閉,由此料定該村富足,就派人隔墻喊話,要求包莊村交出500支槍、1萬塊銀元,并在寨門上插上太陽旗。村民宋修武回寨說明情況后,全寨人無不義憤填膺,一致要求與日軍決一死戰。決心下定后。年輕氣盛的宋明卿率先向日寇開了槍,緊接著寨墻上槍聲齊鳴,仇恨的子彈猛烈地射向敵人。日寇見狀大怒,隨之使用機槍、排擊炮向包莊寨發起攻擊。見情況危急,宋吉甫、宋福林等自告奮勇去寨北防守。當宋吉甫爬上寨墻觀察敵情時,不幸中彈犧牲。不多時,寨門被炮火攻破,窮兇極惡的鬼子沖進寨內。
見敵人進攻猛烈,多數群眾紛紛躲避。但雙目失明的宋子良不知道日軍就在身后,他仍高舉手臂奮力吶喊:“娃子們,上去打那狗日的”。兇殘的鬼子隨之用刺刀刺穿了他的胸膛。接著,日軍進寨燒殺搶掠,就連老人小孩也不放過,僅一個多小時,就殺害無辜百姓100多人。
這股日軍本有偷襲南陽的企圖,包莊村群眾自發阻擊日軍的槍炮聲驚醒了駐扎在白河西岸的國民黨部隊,以黃樵松為首的143炮團一面向南陽報信,一面積極布防,并隔河向日軍開炮,追使敵人停止了對包莊寨的屠殺及搶掠行動。
此次包莊群眾自發抗擊日軍的行動,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起到了為中國軍隊報警的作用,讓處處挨打的日軍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時年8月2日,《河南民報》一版特意刊發國民黨政府頒發的嘉獎令,通報表彰包莊村抗戰死難烈士。
據2024年對94歲高齡的包莊村老干部包天恩回憶,他年幻時曾聽父輩們講過那時的故事:當年,與包莊村有親戚關系的中共地下黨員焦文典(后任南陽縣政府獨立營長)、“內紅外白”的地下黨員胡子和、李惠芝等都曾來到包莊,走進擁有槍支的宋修武、宋吉甫、宋明卿等群眾家中,宣傳共產黨倡導一致抗日的正確主張,也曾走進他家跟叔叔伯伯談話,號召大家統一思想,尋機打擊日寇。說明包莊群眾發現日軍之后奮起反抗并非偶然。
另據90歲的包莊村老黨員葉明合講述,他的父親就是受共產黨影響最大,主動號召奮起抗日的先進分子。他的父親對鄉鄰們說:不趕走日本人,我們就成亡國奴。正是受父親的教育他才早早加入了黨組織。包莊村民抗擊日寇事件時,他只有八九歲,他清楚地記得,日寇攻進包莊寨時,父親在把一家人安置在寨墻邊上隱蔽的地方后,又冒著生命危險出去組織群眾轉移,他的二伯葉長青也是在幫助群眾轉移中被日本鬼子殺害的。說明了當年包莊村群眾對“奮起抗日,人人有責”的共產黨主張已深入人心。
據87歲的包莊村老黨員、老教師孫克昌回憶:當年日本人進村先殺男的,后殺女的,就連孩子也不放過。只有6歲的他被父親埋入玉米胡(剝掉玉米籽的棒芯)里,才幸免于難。但是,一名姓趙的小伙伴卻跟父親(趙朝中)一起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殺害,聽老年人說,當年被日本人殺害的包莊群眾不下130人,其中老人小孩30多人,寨里邊尸橫遍地,死于寨壕里的人把水都染紅了,看著十分殘忍。
包莊村曾經歷過抗日事件的老人談及悲壯的抗日歷史潸然淚下,一樁樁回憶令人觸目驚心。在追述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同時,更提醒我們要永遠銘記那段屈辱歷史,認清只有國強才有底氣,才能確保國泰民安的科學道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認清: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特別是新時期的黨員干部,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在帶領群眾奔向鄉村振人大目標的征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廉潔勤政,拼搏進取,克難攻堅,沖鋒在前,為黨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李善喜 逯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