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思想網
在晚清的封疆大吏中,端方算是個有才能、有見識的滿人,在官場和士紳中口碑頗好,在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任上都有所作為。他熱愛收藏,主張走立憲之路,曾出洋考察憲政,著有《列國政要》等書,在辛亥的歷史大浪中他不幸被卷入,慘死在四川資州,頭顱都被割下來,浸在煤油匣里,到處示眾。他生前收集的大量文物星散,許多同僚、朋友為他的死而哀傷,其中包括選擇了共和的狀元實業家張謇等人。在他身后留下了一批信札,很多年后在海峽對岸成書出版,名為《匋齋(端方)存牘》。這些來信透露了晚清中國的許多真實信息,我們在字里行間可以進一步讀懂那個時代。
寫信給端方的人中有恭親王溥偉、海軍大臣載洵貝勒、鎮國公載澤這樣的天潢貴胄,有裕祿、良弼、鐵良、瑞澂、岑春煊、陳夔龍、孫家鼐、魏光燾、張之洞、徐世昌、盛宣懷、李經羲這樣的重臣、疆吏、將軍,也有嚴修、嚴復、王闿運、陳三立、葉德輝這樣的飽學之士,有袁世凱、張謇、沈家本、伍廷芳等人,這些名字都是那樣顯赫,或在當時,或在未來的史書中。1909年,載洵在端方到直隸赴任時,寫信為朋友葉崇質謀取巡警道一職,罷職在河南彰德的袁世凱,則派弟弟袁世傳送上土特產:汴綢八疋、咸菜二十簍。
時代的危機已逐漸顯明,面對即將發生的變化,朝廷官員也并非毫無知覺。1907年夏天,離安徽巡撫恩銘被刺不久,端方剛到兩江總督任上,因為江淮賑災而贏得好感,世襲侯爵的李鴻章嫡孫李國杰寫信給他說:“數年來,水旱頻仍,盜賊蜂起,夜觀天象,熒惑光芒折入南斗,分野適應江南一帶。雖新學家無此占說,究宜先事預防,以期弭象于未形。公亦信此說否?”
那個時代,以“天象”來預測未來時局比較流行,我沒有看到端方的回信,不知他如何回應,當時他正熱衷新學,興辦了許多新式學堂,嚴修、熊希齡等人都對他寄予厚望。嚴修在這年正月寫給他的信,就是關于在南京設高等學堂的,對他很有恭維:“夫繁盛重要,莫江南若矣。又適得學識氣魄如公者,以謀取始,此千載一時之會也。”
如果說“夜觀天象”之說靠不住,同年秋后,江蘇籍的吏部官員沈云沛寫給他的信中所說就是事實,“敝省今歲托公福容,乃亦有秋,民氣大和,民心亦靖。惟兵學界日益囂然,毖后之圖,不得不預,惟公剛決之柔服之耳。”這是提醒,也是建議。沈云沛的觀察是準確的,兵學兩界確實成了清廷的掘墓人。
1908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給端方信中也說:“方今時局如行荊棘叢中,動輒有所窒礙,東三省其尤甚者耳。”身為封疆大吏,端方對時勢應該是同樣清楚,無論他在兩江規劃地方自治,還是開創新式教育,以及支持新興的工商業,籌辦南洋勸業會,都可以看作他在積極應對急遽變化中的時代。
然而他怎樣努力也扭轉不了什么,1909年他調任直隸總督,不足半年即遭革職,李國杰彈劾他的奏折指控,他在慈禧太后出殯時安排沿途拍照,“全無心肝”,違反祖制。而且說他架設電線桿在風水墻外。
辛亥春天,端方被再次起用,出任督辦川漢、粵漢鐵路大臣。鄭孝胥說他靜極思動,是他的功名之念害了自己的性命。當然他的死因不止這么簡單,他只是趕上了一個變幻不定、把握不了的大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