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為切實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今年以來,貴州民政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從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識別認定并納入動態監測,到深入推進政策銜接并軌、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從扎實開展各類救助幫扶形成閉環管理,到加強與防止返貧監測銜接,再到提高低保標準、加大資金投入、發放補貼、創新申報方式,多管齊下提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水平,讓困難群眾生活更有保障。
圍繞統一監測,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
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識別認定。健全“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機制,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工作,全部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管理。目前,全省共監測低保對象219.5萬人、特困人員12.5萬人、低保邊緣家庭人口37.2萬人。
深入推進“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工作。制發通知,選定畢節市、銅仁市作為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和防止返貧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整市推進試點,其他市(州)至少新增2個試點縣,積極探索健全過渡期后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體系。目前全省試點縣(市、區)已達42個。
不斷健全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加快推進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升級改造,目前已完成統一申請、統一認定功能開發應用,與省電子印章系統實現對接,上線運行業務經辦系統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實現與15部門26類數據的常態化共享比對。
圍繞分類幫扶,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扎實開展基本生活救助。堅持“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對存在基本生活困難的低收入人口,動態落實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
推動開展專項社會救助??h級民政部門每月將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低收入人口信息推送至同級教育、住建、醫保等部門,省級定期將全省低收入人口信息上傳至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并已授權醫保、住建、教育等部門比對使用,為相關部門動態落實專項社會救助提供對象依據。
推動加強開發式幫扶。加快推進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升級改造,根據低收入人口有無勞動能力進行系統標識,對有勞動能力的及時推送相關部門依規落實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幫助增強內生動力。
健全救助幫扶閉環管理機制。指導縣級民政部門全面采集低收入人口享受的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等各類救助幫扶政策數據信息并錄入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加快推動形成“一戶(人)一條救助幫扶鏈”。
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與防止返貧監測有效銜接。健全低保對象與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三同步”識別,全省共將134.8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47.1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低?;蛱乩?,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圍繞兜牢底線,不斷提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功能
提高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從4月起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按3%、6%的增幅提高到801元/月、7226元/年。加大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投入。爭取中央財政下達該省2025年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預算100.49億元,省本級預算安排19.46億元。發放春節一次性慰問補貼。按每人100元的標準向240萬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發放2025年春節一次性慰問補貼2.4億元。
創新推出民政救助自主申報二維碼。6月創新推出社會救助“一碼申報”服務,新增微信小程序申報渠道,群眾通過手機掃描民政“黔心助”二維碼,即可為自己或他人提交救助申請、查看辦理進度等,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貴州省民政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