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自特朗普重新執政以來,美國政府已凍結并削減數十億美元的對外援助,強調納稅人的資金必須服務于“美國優先”的國家戰略,這一系列緊縮措施重創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運作。日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宣布正式停止運營這一機構,宣稱未來將“優先考慮貿易而非援助、機遇而非依賴、投資而非幫助”。國際關系專家表示,美國關閉USAID表面上是對舊援助模式的否定,實際是對“干涉性外交”的變形延續,從“用援助搞亂世界”轉向“用貿易和投資搞亂世界”。
魯比奧(資料圖)
魯比奧稱,幾十年來USAID未能確保其資助的項目真正符合美國的利益,除了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打造一個遍布全球的非政府組織產業綜合體之外,USAID自冷戰結束以來幾乎沒有什么成果。發展目標很少實現,不穩定局勢時常加劇,反美情緒也日益高漲。就在魯比奧宣布該決定的前一天,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公開的一項研究預測,由于USAID承擔的各項援助減少,全球可能會增加1400多萬人死亡,其中包括450萬兒童死亡。
USAID的關閉引發了美國前總統布什與奧巴馬的罕見批評。奧巴馬表示,解散USAID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對世界上許多人而言,USAID就是美國”。USAID成立于1961年,由時任總統肯尼迪簽署行政命令設立。他創建這個機構并非出于純粹的慈善精神,而是有國家安全的考量,為了與蘇聯進行冷戰對抗。肯尼迪認為,這關系到美國的霸權與安全。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魯比奧關于USAID的言論,其實是在間接承認美國的衰落。
自1月重返白宮以來,特朗普就試圖解散USAID,凍結并削減了數十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資金。特朗普聲稱,希望確保美國納稅人的錢只用于符合其“美國優先”政策的項目。特朗普與曾擔任“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的埃隆·馬斯克先后對USAID提出尖銳指責,稱其“被極端瘋子掌控”,“是一個犯罪組織”,并啟動了對該機構的“清理”行動。今年2月,數千名員工被迫“行政休假”,除小部分健康與人道主義項目外,其余項目均被叫停。
奧巴馬(資料圖)
在烏克蘭,USAID的資金曾是顏色革命的無形推手;在埃及,“公民社會培育項目”巧妙引導政局走向;在拉美,援助項目常附加嚴苛經濟改革條款。所謂慈善外衣下,包裹的是赤裸裸的地緣政治野心。這種精心包裝的干預,最終在多地催生了反美情緒的毒果。USAID的關閉絕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霸權工具箱的一次深度更新。特朗普政府的審查報告將其定位為“非政府組織產業綜合體”——一個龐大臃腫、滋生依賴、甚至“加劇地區不穩定”的官僚怪獸。
馬斯克旗下那個專門盯著“政府效率”的部門,在一份審計報告里不客氣地戳破了窗戶紙:曾有超過七百家海外“獨立媒體”和六千多名“國際自由媒體人”,都曾或直接或間接,吃著USAID這碗飯,靠它提供的項目資金活著。所以,魯比奧砍下的這一刀,與其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不如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內政清洗,直接切斷了政敵盤踞在海外、用于影響輿論和輸送利益的資金鏈。一石二鳥,既順應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本能,又狠狠打擊了國內政治對手。
USAID(資料圖)
長期以來,美國主導的國際援助模式往往附加政治條件。它用發展作為籌碼交換“親美政治”,實質是另一種形式的結構性依附。與之相對,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則強調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于人。中國的援助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與數字互聯,注重落地性、實效性與發展自主性,也更受到世界的歡迎。所以,USAID的關停真的是美國干預的終結嗎?或許,它只是另一種干預方式的開始——但這一次,世界正在學會說“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