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3年多,也消耗了3年多,雖然俄軍取得戰場優勢,卻始終不能贏得決定性勝利。固然有北約全面支持烏克蘭,但最讓普京擔心的還是,內鬼的潛藏,比起前線更加危險。
2024年12月的一聲爆炸,讓俄羅斯高層炸了鍋。掌握俄軍化學、生物武器防御體系的頭號人物伊戈爾·基里洛夫,就這樣在自家門口被人“精確除掉”。
烏克蘭安全局第一時間“認領”,說他參與在烏東戰區使用違禁化學武器,報復是“正義”。但問題是:基里洛夫的行動行蹤怎么被掌握得這么精準?是在莫斯科大本營、戒備最森嚴的地段被干掉,外部滲透能做到這一步?
真相撲朔迷離,可疑點太多。不是情報走漏,就是安保系統出了致命漏洞,而這一切都指向“內部配合”——換句話說,就是內鬼。
再往前推,2024年8月的庫爾斯克戰役也讓普京非常難堪。烏克蘭軍隊越過邊境,竟然成功占據了庫爾斯克州邊緣地帶,雖然很快被反擊奪回,但那種“打進家門”的羞辱,不亞于一次正面打臉。
庫爾斯克州是戰略重地,一直被俄軍重點部署防線。烏軍兵力調動這么大,按理說情報系統早該捕捉,可為何完全失察?戰斗發生前幾小時,甚至還有邊防部隊例行巡邏未見異常,這樣的疏忽,太不正常。
這是戰術失誤?還是有人“放了水”?普京心中恐怕已有答案。
讓俄羅斯高層真正坐不住的,是2024年歐洲媒體曝光的那批文件。200多萬份高度機密資料泄露,不光包括導彈發射井位置、核彈頭儲存點,還連帶著部隊伙食清單、后勤保障路線都一并被抖出。
西方的反應非常快,北約立馬調整部署,美國增派反導系統,甚至連日本都開始重新設計對俄遠東方向的防線。
這不是黑客水平的問題,西方不可能憑空破解核心機密服務器。這更像是“有人給了他們通行證”。而這個人,一定在“普京信得過”的圈子里。
回看歷史,俄羅斯并不陌生“自己人叛變”的劇本。1960年代,蘇聯高級軍官奧列格·彭科夫斯基向美英提供了海量蘇軍導彈部署信息,差點改變了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果。
2004年,前俄情報官斯克里帕爾叛逃英國,之后被下毒,成為美俄外交危機的導火索。
2020年后,俄國內高層反對派被層層清洗,卻仍舊有人通過匿名方式泄露軍工企業資料、軍事預算報表。
如今的俄烏戰場,其實也是“情報戰爭”的主戰場之一。烏軍幾次成功“斬首”俄軍指揮官,精準程度令人發指,誰在傳遞目標坐標?很難說不是內線作祟。
從俄羅斯政治生態來看,普京身邊并非鐵板一塊。一派人是“鷹派核心”,堅定主戰、主控情報系統;一派是“技術官僚”,更關注經濟、民生、國際關系;還有一派,則是典型的“舊體制貴族”,傾向西方、保守求穩。
戰事拖久了,經濟動蕩,制裁壓頂,這些人開始變得“搖擺”。過去以為戰爭能換來俄歐談判籌碼,如今卻只看到國際孤立與國內通脹。
他們可能不敢公然反對普京,但也未必愿意繼續為其保駕護航。一旦機會合適,反水也只是時間問題。
俄國安局近期頻繁換血,多個中層指揮官“被調崗”或“退休”,都不是巧合。據傳,普京已經設立特別調查組,專盯泄密和邊境失守背后的責任鏈條。
幾位原本手握軍方要職的“老派高官”,最近也被邊緣化,而普京信任的舊部逐步上位。很明顯,普京已經意識到:真正的戰斗不止在戰場,更在“辦公室”和“作戰室”。把不可靠的人晾在一邊,換上“自己人”,這是普京現在的當務之急。
據俄羅斯國防部內部人士透露,前線和后勤的通訊系統已經升級,同時新設“數據交叉審計機制”,也就是多個部門互相監督、互查情報傳遞鏈。
不僅如此,俄政府還加大了對情報系統內部審查的力度,一旦發現與西方聯系的蛛絲馬跡,立馬凍結權限、暫停職務,先控制再說。
這些做法雖然帶有高壓政治色彩,但在普京看來,如今已是“危機狀態”,寧愿錯殺,也不能再放走一個“內鬼”。
回顧俄烏沖突這三年,其實普京經歷的,不止是一場軍事拉鋸,更是一場“身邊人的忠誠考試”。原本隱藏在高層的那些“小心思”,在炮火和失敗面前暴露無遺。
現在的俄羅斯,正處在歷史性的十字路口。一邊是外部的軍事壓力,一邊是內部的信任崩塌。要繼續打,就必須整頓隊伍;要保政權,就必須“先清內鬼”。
這場惡戰,打醒了普京,也打痛了俄羅斯。接下來的關鍵,不是俄軍能否繼續進攻,而是普京能不能穩住“自己人”。他需要的不僅是鐵拳,更是一個可以徹底信任的核心班底。否則,再多的坦克、導彈,也抵不過一封從內部發出的情報郵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