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航母僅存的獨苗——命運多舛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經歷了近10年的碼頭停靠生涯后,終于要迎來它的最終命運。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7月11日報道,它的維修和改造工作已經暫停,俄國防部很可能最終選擇“放棄它”。
對于這艘俄羅斯航母,中國軍迷的感情異常復雜——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就是“庫茲涅佐夫”號的姊妹艦,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上也深受它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如今這中國兩艘航母的運作水平遠遠超過了“庫茲涅佐夫”號,將俄式滑躍甲板航母的性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再回首看待“庫茲涅佐夫”號的現狀,難免就有“不爭氣”的感覺。
報道稱,俄羅斯海軍和聯合造船集團的代表近期將就“庫茲涅佐夫”號的命運作出決定。專家不排除該艦因技術和物理老化而被報廢拆解的可能。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對《消息報》表示:“停止維修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決定不再繼續維修,‘庫茲涅佐夫’號只能被切割成金屬作廢物利用。”
單從“庫茲涅佐夫”號的現狀看,俄海軍決定放棄它,很可能是一個明智的決定。蘇聯解體前夕,俄海軍緊急將尚未完全具備戰斗力的這艘大型航母從烏克蘭港口調走,保住了此后30多年俄羅斯“航母擁有國”的頭銜,但同時也埋下了它的悲劇命運。由于此后俄羅斯國防經費嚴重不足,“庫茲涅佐夫”號長期缺乏訓練、艦載機部隊也從未配齊,俄羅斯甚至需要借助為印度海軍研制米格-29K艦載戰斗機的機會,補充本國航母的新一代艦載機。
在這種情況下,外界對于這種采用滑躍甲板的俄式航母評價非常低,認為它僅具備有限的航空作戰能力,艦載機出動率還不到美國超級航母的1/3——順路說一下,西方連帶著對兩艘中國航母的最初評價也很低。
為改變這種困境,連帶著也應該進行中期升級了,2017年“庫茲涅佐夫”號在結束赴敘利亞遠航部署任務后,開始進塢展開維修升級作業,包括全面翻新飛行甲板,更換了全新的動力系統、全艦管路線纜、新的艦載機起降指揮系統和導航系統以及航電設備等。原本進展還算順利,但2018年,承擔航母維修工作的俄羅斯最大浮動船塢沉沒,船塢上的起重裝置將航母甲板砸出一個直徑約5米的洞。2019年,這艘航母又發生了重大火災,原定完工時間一再拖遲。此后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俄軍國防資源全面向戰場傾斜,俄海軍獲得的經費大縮水,同時還要優先保障核潛艇艦隊的戰斗力,“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其實已經實質上陷入停滯——衛星照片顯示,它在過去幾年的碼頭舾裝過程中幾乎沒有明顯變化。
鑒于該航母當今的現狀以及老化的艦體,估計就連印度也看不上了——是的,如今印度新航母規劃已經要求瞄準中國,必須上電磁彈射器……
盡管是基于同樣的基本設計,但兩艘中國航母得益于訓練有素和優化流程,使其作戰效率直逼美國超級航母
其實也有很多中國軍迷建議,俄羅斯應該將“庫茲涅佐夫”號送到中國進行現代化改裝——遼寧艦經過中期改裝后,剛剛在靠近第二島鏈的西太平洋上創造了每日起降90架次的超強出動效率,接近美國超級航母的水準,也表明滑躍式航母的潛力遠遠超過外界估計。利用遼寧艦的改裝經驗,再加上中國強大造船工業的高效率,讓“庫茲涅佐夫”號煥然一新并不是幻想。
但筆者認為,真正阻礙“庫茲涅佐夫”號重生的因素,可能部分與俄海軍不愿意向往年“小兄弟”低頭有關——但這種因素可能已經很少了,因為俄羅斯都開始向朝鮮采購從炮彈到戰術導彈等各種武器,更主要還是俄海軍自己的戰略調整。對于俄羅斯來說,如今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再維系一支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海軍。近年俄海軍新建戰艦基本都是“小船扛大炮”的導彈艦,也清晰地表明了俄海軍的這種戰略改變。
只停留在紙面上的俄羅斯新一代航母
當然,也有很多俄羅斯人并不愿意承認這種現實,例如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戰略規劃研究中心研究員伊利亞·克拉姆尼克則認為,航母對俄羅斯海軍至關重要,俄羅斯有必要利用“庫茲涅佐夫”號的經驗,重新再建一艘新航母。
但種種跡象顯示,這些想法遠遠超過了俄羅斯的實際能力——十多年來俄羅斯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新航母方案,但無一意外的沒有了下文。
從這個層面上看,“庫茲涅佐夫”號告別歷史舞臺,已經是必然。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又將少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