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恬
“用了這款護眼貼,孩子近視度數立馬下降”“喝這個γ-氨基丁酸飲品,孩子一個月能長高5厘米”……在兒童產品市場,類似夸大功效的宣傳標語屢見不鮮。打著“護眼”“長高”旗號的產品,實際效果卻與宣傳大相徑庭,不僅讓家長花了冤枉錢,更威脅著兒童健康。
多品類虛假宣傳泛濫,兒童產品市場亂象叢生
近日,澎湃新聞影子調查隊調查發現,隨機網購的50余款學生作業本、圖畫本中,三成產品內芯紙張的D65亮度、D65熒光亮度不達標。這些作業本多數印有“防近視”字樣,可實際卻難達標準。盡管2022年3月1日起實施的《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已明確相關標準,但多家作業本制品廠、印刷廠坦言,“防近視”只是營銷噱頭,生產環節并未區分,也不提供檢測報告。
作業本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兒童產品虛假宣傳已蔓延至多個品類。在兒童補鈣領域,多類鈣片廣告宣稱能讓孩子快速長高。可實際上,兒童身高增長受遺傳、營養、運動、睡眠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僅靠服用鈣片難以實現身高的大幅提升,部分鈣片還添加大量糖分、香精,危害兒童健康。在兒童洗護用品領域,部分沐浴露、洗發水宣稱具有“天然無刺激”“能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可實際上成分中仍含刺激性化學物質,且“增強免疫力”的說法毫無科學依據。
商家利用家長對孩子健康的擔憂,用夸張宣傳吸引消費者,而產品本身根本無法達到宣傳效果。兒童視力矯正產品市場同樣混亂,從護眼貼到近視矯正儀,皆宣稱能治療近視。但醫學早已證實,真性近視一旦形成便不可逆,這些宣傳無疑是在誤導家長。有消費者先后購買多種視力矯正產品,花費數萬元,孩子的視力依舊沒有改善。
此外,兒童營養補充劑、兒童牙膏等產品也存在虛假宣傳問題。網紅兒童牙膏“兔頭媽媽”曾將“全國兒童防蛀牙膏銷售額第一”“牙醫首推”等作為核心宣傳詞,而這些說法均經不起推敲。
虛假宣傳危害深遠,誤導家長損害兒童健康
虛假宣傳的兒童產品,正像無形的“健康殺手”,給家長和兒童帶來全方位的負面影響。
在育兒焦慮的驅使下,家長們往往不惜重金為孩子購買宣稱具有各類功效的產品。除了直接的經濟支出,虛假宣傳還可能導致家長在時間和精力上的無效投入。部分家長為了配合產品使用,嚴格按照商家要求調整孩子的作息和飲食,投入大量心血,最終卻發現是一場空。
而對于兒童來說,健康隱患更是不容忽視。長期使用虛假功效的兒童產品,不僅起不到效果,還可能直接損害身體健康。以添加大量糖分的兒童鈣片為例,孩子長期食用可能導致齲齒、肥胖等問題;一些不合格的視力矯正產品,不僅無法改善視力,還可能因使用不當加重眼部疲勞,加速近視發展。
此外,這些產品對兒童的心理也會產生不良影響。當孩子發現產品沒有達到宣傳中的效果時,容易產生困惑和失落感,對產品和商家產生不信任,甚至可能影響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長期接觸虛假宣傳,還可能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念,認為只要是廣告宣傳好的產品就是好產品,而忽視產品的實際質量和自身需求。
多方協同施策,共筑兒童產品安全防線
面對兒童產品功效噱頭泛濫的現狀,需家長、兒童、監管部門和企業多方共同發力。
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兒童的消費教育,學校可通過動畫、模擬場景等方式教孩子識別虛假廣告;家長則結合生活場景引導孩子觀察商品宣傳,鼓勵孩子遇到可疑產品及時溝通。
監管部門應建立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定期開展專項整治,利用大數據監測產品銷售數據,對違規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并公示典型案例,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企業自身更要建立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規范產品宣傳,設立消費者反饋渠道,以誠信經營贏得市場。
此外,家長在購買兒童產品時應謹慎,主動了解產品知識和國家標準,購物時仔細查看產品信息,通過官方渠道核驗產品資質。同時,加入家長交流群分享經驗,遇到虛假宣傳及時留存證據并投訴舉報。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只有各方將措施落到實處,才能有效遏制兒童產品功效噱頭泛濫現象,為孩子們營造安全健康的消費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