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美國對歐盟課以30%的懲罰性關稅,比三個月前預設稅率高出整整10個百分點。
消息傳來,馮德萊恩一臉愕然,歐盟在90天的“關稅暫緩期”內對美百般遷就,甚至不惜在關鍵領域對中國“背刺三刀”,如此“敬獻”竟換來更狠的一錘。
馮德萊恩似乎深陷于一種“交易迷思”:在她眼中,中國是美國頭號對手,打擊中國便是送給特朗普的厚禮,按常理“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對方理當在關稅上讓步。
但她顯然高估了特朗普對所謂“價值觀同盟”的認同與道德約束。這位商人總統素以“認錢不認友”聞名,其政策更是一日三變、朝令夕改。在他眼中,利益才是唯一恒定的羅盤,盟友不過是隨時可替換的籌碼。
馮德萊恩以道德邏輯和“常理”揣度特朗普的利益邏輯,注定在牌桌上摔得慘重。
中國本是歐盟可借重的最大戰略平衡力量。若歐中能協調立場、聯手抗衡單邊霸凌,其聯合體量足以令特朗普忌憚三分。然而,馮德萊恩選擇將“聯合中國”這張王牌變為“對抗中國”,主動拆解了潛在的抗壓聯盟。
當中國這塊硬骨頭難啃時,一盤散沙的歐盟自然成了特朗普眼中最易拿捏的“軟柿子”。歐盟27國立場本就難以統合,內部如意大利、北歐等親美勢力深厚,高層對美亦步亦趨,要凝聚一致對美強硬,無異于癡人說夢。
同樣被歐盟親手打爛的,還有俄羅斯這張能源與市場牌。俄羅斯的低價能源與歐盟的先進技術本可形成強大互補,其深度合作可能從根本上動搖美國霸權根基——美元體系與科技主導權。
俄烏沖突的爆發,表面上看導火索是北約東擴,深層則是美國對歐元與俄歐經濟整合挑戰美元霸權的恐懼。諷刺的是,當美國國內漸顯抽身跡象之時,歐盟仍持續向烏克蘭輸血、升級對俄制裁,結果卻是自身能源價格飛漲、資本恐慌性外逃。
地緣政治的“戰場”上,歐盟不僅錯失良機,更似一個在雷區中主動狂奔的盲人。
特朗普的30%關稅,每年將無情從歐盟抽取2500億美元的血汗財富。這筆天文數字背后,是馮德萊恩對特朗普道德幻想的昂貴學費,更是歐盟在戰略棋盤上接連棄守關鍵棋子的苦澀結果。
歐盟若繼續沉迷于“價值觀同盟”的迷夢,甘當他人戰略棋局中的“過河卒”,其經濟自主性與全球地位恐將加速沉淪。當務之急,是徹底驚醒,以清醒冷靜的利益計算取代一廂情愿的道德幻想,在復雜博弈中重新找回自己失落的籌碼與尊嚴。
國際政治這場殘酷牌局,從不因善意而改變規則,唯有實力與智慧方是永恒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