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的足球精彩紛呈:世俱杯決賽切爾西“爆冷”3:0干脆利落擊敗奪冠大熱門大巴黎;東亞杯中國隊連輸日韓,特別是對日本隊的比賽,現場觀眾只有1661人的報道,尤引人關注。
比賽截圖
不同于中國隊的尷尬,國內的草根足球卻像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這邊蘇超戰火未熄,那邊贛超戰鼓又起!7月12日,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級聯賽(簡稱“贛超”)戰火點燃!在揭幕戰中,東道主南昌隊坐鎮八一體育場迎戰景德鎮隊,共有14521名球迷現場助威(創江西業余足球賽事紀錄),最終兩隊0比0握手言和。
和蘇超賽事有所不同的是,贛超采用“分區對抗+交叉對決”的分階段復合賽制,設南、北兩個賽區,有點類似NBA和美職聯賽制。
中國草根足球賽事的起初,要歸根于前幾年開始興起的貴州省榕江縣村超比賽,現在從西南邊陲到東南沿海,一場以城市之名發起的草根足球聯賽浪潮正席卷全國。筆者以為,這絕非簡單的體育賽事復制,而是地方政府以綠茵場為舞臺,精心布局的一盤經濟文化大棋。當“文旅+體育”的融合戰略遇上大眾蓬勃的精神文化需求,“超”字輩聯賽的井噴,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到新階段的生動注腳。
表象來看,當前各地文旅部門正將綠茵場化身新經濟引擎,他們試圖踢出“文體旅”融合加速度。這些冠以城市之名的聯賽,本質上是地方政府激活消費的戰場。比如蘇超將江蘇大地各知名品牌,如南京鹽水鴨、無錫水蜜桃、常州天目湖、淮安小龍蝦等當地特色與賽事緊緊捆綁,既促進當地文化認同,地域交流,也促進當地消費,以賽事為“流量入口”,串聯起“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讓一場90分鐘的比賽發酵成持續數日的消費盛宴。
而從深層次來看,當前熱鬧的“超”聯賽興起,它折射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圖景。筆者以為,“超”聯賽的勃興,更深層動力源自大眾需求的嬗變,當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精神文化消費的“水位”自然抬升。中國的社會經濟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已基本消除了貧困,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前大多數中國人的需求層次已超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條件轉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人們周末拖家帶口看一場家鄉球隊比賽,既滿足了社交娛樂需求,也強化了地域文化認同——這本身就超越了單純的觀賽,成為品質生活的新組成部分??磁_上揮舞的旗幟與吶喊,正是消費升級浪潮在精神維度的澎湃回響。
另外,由于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工業產能的過剩,出口貿易面臨著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過去的發展支柱房地產業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如何解決新問題、新挑戰,正成為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面臨的新課題。正是這種轉型升級關口,讓地方政府敏銳捕捉到轉變之機:將“超”賽事打造為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載體。
萬事開頭難。筆者以為,各地“超”賽事模式持續破圈,考驗城市運營精細功夫。熱潮之下,如何避免曇花一現,就需要各地文旅組織者真正理解人民的需求,真正解決好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內涵與物質需求的統一,它的主要挑戰有以下幾方面:1、特色化生存, 避免“千賽一面”,深挖地域文化基因。如贛超的客家文化基因融合,江蘇的“十三太?!备偁帲鞅甭撡惪扇谌虢z路風情,讓賽事成為城市魅力的獨特代言。2、產業化造血,探索門票、衍生品、青訓等多元營收渠道,引入社會資本共建,逐步擺脫單純財政輸血,構建可持續健康商業閉環。3、全民化參與,從精英競技走向全民共享,讓“超”賽事真正成為市民生活方式。
筆者以為,從“蘇超”到“贛超”,城市足球聯賽清晰地映照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軌跡——從追求規模速度轉向注重質量效益,從滿足物質需求升級到充盈精神世界。“超”賽事不僅丈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尺度,也檢驗著地方政府創新治理的智慧。如何用文化內核講好經濟故事,用體育激情點燃消費引擎,將“超”賽事踢出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世界波”,考驗著各地政府組織者。
作者 光云
版面編輯 佘詩婕
1
2
3
4
如果您有IPO、并購重組等上市公司相關的【獨家線索】需要分享,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