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上海之后,中國第三個地鐵常態化客流邁入千萬的城市誕生。
根據廣州地鐵官方發布的數據,上周一至周五(7月7日至11日)連續5個工作日,廣州地鐵每天的客流量均超過千萬人次,首次實現“五連千”。
以下是上周五個工作日的日均客流量
如果再加上7月2日、7月3日、7月4日三個工作日,廣州地鐵已經連續8個工作日的客流量突破千萬
當然,廣州地鐵的單日客流量曾經也很多次突破千萬,但那一般都是節假日才有的特殊現象,而這一次突破千萬,是普通工作日,屬于常態化客流。
地鐵常態化客流突破千萬,對廣州來說,還是首次,這意味著廣州地鐵正式邁入 “千萬級日常通勤” 的新階段,不僅印證了廣州作為超大城市的人口活力與經濟韌性,也反映出市民對廣州地鐵日益增長的信任和依賴。
廣州地鐵常態化客流為何在這個時候突破千萬?
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線路的開通,6月29日,廣州地鐵新開通10號線(楊箕東至西塱)、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地鐵線網運營里程新增46公里,總運營里程達751.1公里,穩居全國第三。
兩條新線開通之后,增量立竿見影,從7月2日開始,廣州地鐵已經連續8個工作日的客流量突破千萬。
官方機構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也預計,待這兩條新線客流穩定后,線網總客運量相比新線開通前將增加50萬人次/日以上,廣州地鐵工作日日均客流將穩定超1000萬人次,成為繼北京、上海后又一地鐵客流常態化超千萬的城市。
值得一說的是,深圳地鐵的常態化客流也有望突破千萬。據深圳發布報道,近日深圳地鐵連續三日突破千萬客流,這也是繼“五一”以來深圳地鐵第二次連續三天單日客流突破千萬。
不過,從目前的常態化客流量來看,深圳地鐵與廣州地鐵仍有差距,以下是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28日)北上廣深地鐵客運量對比:
圖源:羊城晚報
最后說點題外話,今年以來,筆者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不打車改坐地鐵了,這是為什么呢?
一是網約車的乘坐體驗、服務質量下降,之前還“臭”上熱搜,而地鐵的線網覆蓋面越來越強大,關鍵是衛生也搞得好一些,比那些臭烘烘的網約車舒適得多。
二是經濟不好,很多朋友都在壓縮日常開支,日常出行從打車切換到地鐵;第三,這大熱天的,地鐵冷氣足啊!
干凈真的很重要,建議地鐵公司要把“干凈整潔”作為日常維護的核心目標。
人流重回地鐵,這是振興“地鐵經濟”的機遇啊!地鐵經濟包括票價收入、商鋪租賃、物業開發等等,這方面的經濟價值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不過,我也發現廣州地鐵雖然已經很優秀了,但也有一個顯著的不足,那就是中心城區的線網密度不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期待廣州地鐵今后的建設,能夠向中心城區多傾斜一點。
廣州現在“電雞”泛濫、城市管理日益粗放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心城區人口稠密區域的地鐵密度嚴重不足,如果地鐵出行能做到像香港、東京那樣的顆粒度,相信廣州的路面交通會改善很多,城市形象也會比現在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