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伊朗媒體突然曝光驚人內幕:一個月前的6月16日,以色列對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會場發動精準襲擊。
在會議進行期間,以色列空軍向這棟建筑投擲了6枚精準制導炸彈,目標直指出入口與通風系統,意圖封死所有逃生路線,將伊朗高層“一鍋端”,總統佩澤希齊揚在混亂撤離中腿部受輕傷。
這場堪比好萊塢大片的暗殺行動,手法與以色列2008年刺殺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如出一轍。
耐人尋味的是,消息選擇在伊以?;?0天后放出:此時哈梅內伊因?;饹Q策威信掃地,而總統的遇險經歷,竟成了凝聚民心的意外武器。
另一方面,如此秘密的會議,以色列都能收獲情報,更加說明伊朗高層里有“內鬼”,而伊方雖然阻止不了對方的滲透,但同樣能在以方內部安插情報人員。
這次佩澤希齊揚能逃過一劫,也是從派去以色列的情報人員那里,提前收到了襲擊預警,才得以從事先準備好的出口離去。
如果不是有這條秘密通道,伊朗高層可能被一鍋端。襲擊后伊朗立即啟動內部調查,如此精確的情報必定有內鬼接應。
這次暗殺曝光時機充滿玄機。6月24日伊以剛結束為期12天的激烈沖突,伊朗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核設施遭重創,革命衛隊總司令和總參謀長陣亡,多名核科學家被定點清除。
當然,從佩澤希齊揚受傷來看,當時情況顯然相當緊急,幾乎是前腳收到情報,后腳就遭到襲擊,說明雙方的情報能力還是存在明顯差距的。
德黑蘭街道
有消息稱,戰爭第四天的襲擊目標是德黑蘭的一處秘密地下設施,當時伊朗的最高領導人正在那里。
法爾斯通訊社的報道稱,以色列的襲擊封鎖了該設施的 6個出入口以及通風系統,設施的電力也被切斷,但佩澤什基安成功抵達了安全地帶。
上周,佩澤什基安也指控以色列企圖暗殺他,而以色列國防部長伊斯雷爾?卡茨否認了這一說法,稱 “政權更迭” 并非這場戰爭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刺殺未遂事件發生在伊朗與地區國家緩和關系的關鍵期。佩澤希齊揚政府近期多次釋放外交善意,試圖通過對話緩解與周邊國家的緊張關系。
以色列此時發動暗殺,被視為對伊朗外交轉向的強硬回應,旨在破壞德黑蘭構建地區安全架構的努力。國際觀察人士警告,中東暗殺政治的升級將引發連鎖反應。
以色列對強硬派暗殺那可是讓你“灰飛煙滅”,這種極端手段可能激化伊朗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迫使德黑蘭采取更激進的反制措施。
一條傷腿,一顆死心
對于佩澤什基安個人而言,這一天改變了一切。
在此之前,他是伊朗政壇出名的“溫和派”,一個始終相信能與美國和以色列坐下來談的理想主義者。他甚至曾公開抱怨,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強硬阻礙了對話之路。
但以色列的導彈,比任何國內的政治說教都管用。
當塵土與碎石落在自己身上,當死亡如此真切地擦肩而過,佩澤什基安的幻想被徹底擊碎了。他賴以行動的政治坐標,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劇烈的偏移。
他明白了,在對手的戰爭邏輯里,根本沒有“溫和派”與“強硬派”的區別,只有“伊朗人”這一個標簽。他那條受傷的右腿,似乎成了他政治立場轉變的最好注腳。
那顆曾經主張對話的心,在那天徹底死了。
這場襲擊,還帶來了一個誰也意想不到的副產品:伊朗領導層內部的和解。
原本,佩澤什基安代表的政府與哈梅內伊代表的最高權力之間,存在著顯而易見的路線分歧。外界甚至有傳言,哈梅內伊想借以色列之手清除異己。
但襲擊發生后,這種猜測不攻自破。因為哈梅內伊本人,連同他的顧問團隊,同樣是襲擊目標。
共同的敵人,成了最有效的粘合劑。當佩澤什基安的立場也轉向強硬時,他與哈梅內伊之間的政治分歧被瞬間彌合了。一個外部的敵人,竟意外地幫他們完成了內部的權力整合。
伊朗的“府院之爭”被暫時擱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高度統一的、對抗性的姿態。
襲擊過后,康復的佩澤什基安發表了公開講話。
他不再提對話,而是用前所未有的強硬措辭,宣稱“伊朗絕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力”。矛頭直指以色列和其背后的美國。
這番表態,無異于一次國家戰略的“坐標重置”。
一次外部襲擊,最終促成了一次內部團結。伊朗這艘巨輪的航向被徹底校準,堅決地轉向了強硬對抗。這讓本就復雜的伊核問題前景,變得更加黯淡。
對以色列而言,這次行動的目標或許是“政權更迭”,但它得到的,卻是一個更加團結、更加決絕的對手。
棋局已經改變,棋盤上的所有人都明白,再也回不去了。
最初,以色列想要抹掉一個坐標上的人。
最終,他們只是徹底改變了這個坐標的屬性。
而對世界來說,是準備迎接下一次能源危機,還是能在這場復雜的博弈中,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總統受傷只是前菜,后面才是主菜。這場游戲,沒人是局外人。臉上的笑容越多,桌下藏的刀就越鋒利。特朗普的“默許”,像是打翻了棋盤,卻又不想承認是自己動手??上?,這次,中東不會再給他第二次重擺棋局的機會。誰先動手,誰先失控,一切都在倒計時中。
有人說,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韻?,F在的問題是:這首詩,是悲歌,還是挽歌?
斬首這種看似高效的行動,其反噬效應同樣巨大。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誓言“徹底摧毀以色列政權”,并迅速完成軍事權力交接,任命了更年輕、更激進的指揮官。伊朗的反擊,只會更加堅決。
伊朗的盟友,如黎巴嫩真主黨和也門胡塞武裝,也迅速行動,對以色列形成三線圍攻之勢。這迫使以色列分散軍事力量,戰爭成本急劇飆升。中東沖突已從傳統軍事對抗,徹底轉向了隱蔽而精準的“斬首行動”與情報戰。
“斬首行動”的常態化,迫使被打擊方全面加強內部反間諜和安全防護。伊朗已啟動全面調查,并緊急通過《關鍵設施防護法案》,增設電磁屏蔽和獨立供氧系統。這無疑將提升其防御能力,但也形成了一種危險的“軍備競賽”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