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蘇州姑蘇區北園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歡聲笑語不斷。蘇州大學醫學院“青銀健康共同體”實踐團帶來“雙非遺”體驗課——漆扇與簪花制作,邀請社區老人與孫輩共同參與。大學生化身“非遺使者”與“健康守護者”,在巧手互動中傳遞文化,于代際交流間守護身心。
漆扇生彩:祖孫共繪清涼夢
圖為小朋友和奶奶共同展示他們合作完成的漆扇作品 攝影 周雄美
漆扇制作區,李岑盈同學講解調漆要點。祖孫們在志愿者的協助下專注創作。最激動人心的“漂漆”環節引爆全場——扇面入水,顏料隨波暈染,幻化出獨一無二的花紋?!巴?!我的像彩虹落水!”“看我的水墨山水!”孩子們雀躍驚呼,老人們笑逐顏開。一把把凝結心意的漆扇,成為承載共同記憶的夏日藝術珍品。
簪花煥顏:巧手同綻不老情
圖為朱子萱同學示范簪花制作過程 攝影 楊夢凡
簪花區桌上材料繽紛。在朱子萱同學的協助下,林奶奶與孫女共同完成簪花發箍。面對新工具,朱康亭耐心指導吳奶奶使用膠槍,吳奶奶笑贊:“姑娘手巧教得清!”指尖流轉間,傳統工藝煥發新生機,親情在協作中升溫。
青銀對話:心聲互映暖桑榆
圖為張秦帥同學采訪董奶奶 攝影 楊夢凡
活動尾聲,實踐團開啟暖心訪談。負責人張秦帥與老人交流養老日常,心靈手巧的董奶奶分享道:“我特別喜歡做手工,現在網上學習渠道多,我就愛看點抖音、小紅書,自己學著做小手工。我的外孫女喜歡LABUBU,我最近就在試著做呢。”董奶奶展示著手機里的作品,詮釋了互聯網如何成為銀齡族學習新技、充實心靈的“云課堂”。
圖為社區老人與實踐團成員合影 攝影 楊夢凡
此次實踐以非遺為媒,串聯傳承與健康。祖孫協作深化情感,老人動手動腦樂享身心;青年學子體悟責任,傳承文化。董奶奶的“云學習”更啟示數字時代心靈養老新可能。這堂社區“非遺健康課”,繪就了“老有所樂、少有所學、代際共融”的溫暖畫卷,為健康養老生態注入青春力。
團隊名稱:蘇州大學“青銀健康共同體”暑期社會實踐團
團隊負責人:張秦帥
撰稿人:尤奕文 倪梓雯
供圖者:周雄美 楊夢凡
審核通訊員:王寧
指導老師審核人:楊國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