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芝堂)
轉自:九芝堂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農歷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大多數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三伏時間表
2025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時間如下: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三伏食俗文化
從秦漢開始,伏日成為飲酒聚會節日。早在西周就有伏日掘井藏冰的做法。約到晉十六國,出現伏日賜冰的宮俗,按地位高低賜冰鎮食物。唐代花色品種增多,如“冰盤”、“冰瓜”、“冰宴”。據《天寶遺事》記載:“楊家(楊貴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圍于宴席間。”但宋代宮廷賜冰的對象很有限,只有近臣和史官才有受賜的份,其他官員只是放幾天假而已。清朝,宮廷三伏賜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據清《燕京歲時記》說:“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頑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清代民間的三伏涼冰也是豐富多彩。《清嘉錄》記載了江浙一帶的農人三伏擔賣涼冰的情景,其中冰鎮食品有“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清稗類鈔》則記有北京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風俗。其文載:“京師夏日宴客,訂盤既設,先進冰果。冰果者,為鮮核桃、鮮藕、鮮菱、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于中,其涼徹齒而沁心也。其后,則繼以熱葷四盤。”
三伏天天氣炎熱、暑濕嚴重,注意養生,不僅防病,還能冬病夏治!下面我們就來科普一下如何科學度過三伏天!
七大養生法則
1
養心重“養神”
中醫認為,夏季炎熱,容易心火旺盛,產生急躁、心煩、失眠等癥狀,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調養,做到心靜自然涼。《老老恒言》中說:“養靜為攝生首務。”《黃帝內經》要求“使志無怒”,怒則心火更旺,下汲腎陰,可使腎陰虧耗。《道德經》又說:“不可見欲,使心不亂”,欲望過多,引動心火,要減少性生活。
2
飲食宜清淡
飲食以清淡為主,比如綠豆湯、紅豆薏米水等清熱解暑、除濕利尿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營養要均衡,保證蛋白質、能量的攝入量,多吃點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長夏主旺脾土,孫思邈說“是月土旺,水氣不行,宜減甘增苦”。減甘甜是防脾陽過泄,增苦味是祛心火,燥脾濕。可以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暑祛濕。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可多吃山藥、大棗、蓮藕、木耳等益氣養陰的食物。
3
運動要適當
鍛煉身體切忌大汗淋漓,更忌運動后立即用冷水沖澡、貪圖一時的涼快。因為冷水會讓受熱擴張的毛孔驟然收縮,使得身體里的熱量散發不出,容易導致中暑,也會對心腦血管造成損傷。
4
吹空調要適度
吹空調不可對著頸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時,直接進入寒冷的空調房;空調溫度要適當;吹空調時,也要經常開窗,確保室內外空氣對流。中醫認為,風寒容易讓氣血流通不順暢、凝滯,引起關節痛。應該適當出門活動,出出汗、長長陽氣。
5
作息要規律
《黃帝內經》提到夏季要“夜臥早起”,有些人就理直氣壯地熬夜,其實并非如此。“晚上最遲不可過子時,也就是晚上11點之前一定要入睡,中午最好睡一覺。”子時(23點至次日1點)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質量高。午時(11點至13點)則要小寐,休息30分鐘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
6
喝水要及時
當身體特別想喝水時,身體的器官已經在一種極限情況下運行了,也就是說非常缺水了。特別是夏季,這種情況極易導致中暑等情況的發生。所以,最好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及時定時補充水分。多飲用溫水,少喝冰冷飲。
7
冬病夏治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于"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征。在這一階段,人的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三伏灸或者三伏貼,藥效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冬病呢?冬病一般是指以下寒氣重的狀態:手腳冰涼、怕風怕冷;吃寒涼的易腹痛、腹瀉;分泌物清稀、臉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服;遇冷容易感冒、咳嗽、鼻塞、噴嚏等。
辯證用藥
三伏天的疾病,多在心、脾二臟。下面分別舉例幾個心、脾防治中成藥。
1、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泄瀉,脘腹脹滿疼痛,以及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可選用理中丸。
2、脾氣虛弱之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氣虛下陷之臟器下垂、久瀉久痢、崩漏等伴氣短乏力;以及氣虛發熱等可選用補中益氣丸。
3、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辨證屬胃陽不足,濕阻氣機,癥見胃痛隱隱、脘腹痞滿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者,可選用香砂養胃丸。
4、心脾氣血兩虛之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或女性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便血,皮下紫癜等因氣血不足所致,可選用歸脾丸。
5、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所致的一切食積停滯見脘腹脹滿甚至疼痛,噯腐吞酸甚至吐利,不欲飲食等可選用保和丸。
6、習慣性便秘、痔瘡合并便秘、慢性結腸炎、或不完全性腸梗阻等辨證屬風熱內伏,血燥瘀結,腸道失潤,癥見大便秘澀或干燥,全不思食者,可選用潤腸丸。
7、心腦血管疾病、神經衰弱、抑郁癥、焦慮癥等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中醫辨證屬心腎陰虛,虛熱內擾者可選用天王補心丸。
8、神經衰弱、心神經官能癥、心律不齊、更年期綜合征、或思慮或疲勞過度,病后體虛所致之膽怯易驚、心悸失眠、健忘多夢,甚或氣短胸悶者可選用柏子養心丸。
9、溫邪熱毒內陷心包,痰濁蒙蔽清竅所致的中風昏迷,小兒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以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敗血癥屬溫邪熱毒內陷心包,痰濁蒙蔽清竅者,可選用安宮牛黃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