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吳青平正在進行剪紙創作。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人民網阜陽7月19日電 (記者高飛躍、王曉飛)剪、刻、撕……清晨,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的家中,吳青平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桌面上,除了剪刀,還有形形色色的十幾把刻刀。
“許多人以為剪紙肯定都是剪出來的,其實不然,阜陽剪紙不僅僅是剪,還有許多其他的手法。”吳青平笑著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剪紙作品,剪的趕不上賣的。
阜陽剪紙主要流行于安徽省西北部的淮河中游地帶,有千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阜陽剪紙千百年來一直與當地的節日禮儀、門窗裝飾等緊密聯系在一起。”今年54歲的吳青平8歲看到姐姐結婚時的窗花后,便一直癡迷剪紙。
作為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吳青平不敢有絲毫懈怠,她說雖然剪紙的門檻低,但真正想要掌握好各種技藝,還是需要多年的刻苦鉆研。
令吳青平欣慰的是,如今社會各界對阜陽剪紙的保護和傳承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愛上這門古老技藝。
“每個月,我都會到校園,手把手地教學生們剪紙。看著這么多孩子愛上剪紙,我從心底里感到高興。”吳青平笑著說。
吳青平用刻刀進行剪紙創作。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吳青平(中)傳授剪紙技藝。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剪紙作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剪紙作品里的孔雀圖案栩栩如生。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剪紙作品。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