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放了個“大衛星”,聲稱在年初一場與巴基斯坦的空戰中,他們雖然損失了五架單價2.4億美元的法國頂級陣風戰斗機,但這竟然是他們精心策劃的一盤“大棋”!目的是啥?
按照印度方面的說法,他們成功捕獲了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斗機和其搭載的PL-15E超遠程空空導彈的關鍵電磁信號數據,并把這描繪成一次“對華的戰略性勝利”,甚至打算把這些“寶貴數據”分享給盟友。
這操作,聽著就像故意把臉伸過去接巴掌,只為偷換對方的指紋,然后宣布自己“贏了”。難道印軍的操作,真的有這么神?
這事兒得從今年4月底克什米爾上空那場激烈的空戰說起。當時,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氣勢洶洶地越境找茬,結果遭遇了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
這場交鋒的結果,讓外界大跌眼鏡:印度不僅沒占到便宜,還一口氣折損了五架陣風!英國《空軍月刊》后來捅破了印度官方最初只承認損失三架的“窗戶紙”。
巴鐵是怎么做到的?根據多方分析,巴方殲-10CE戰機在預警機的強力支持下,壓根沒開自己的機載雷達暴露位置。
它們在超過200公里的距離上,就依靠預警機提供的目標信息,齊射了PL-15E超遠程空空導彈。五架印軍引以為傲的陣風,連對手的影子都沒摸到,就在空中化作了幾團巨大的火球。
這里面的技術代差是核心關鍵。殲-10CE裝備的是新一代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東西探測距離遠、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
而印度這批陣風裝備的還是老一代的砷化鎵雷達,探測距離和性能指標都差了一大截。這感覺就像近視眼沒戴眼鏡,想跟拿著望遠鏡的對手對狙,結果可想而知。
陣風這邊雷達屏剛有點模糊反應,那邊PL-15E導彈已經砸到腦門上了。有參戰的印度飛行員事后回憶那種無力感,形容雷達屏瞬間一片雪花,完全成了待宰的羔羊。
這哪里是空戰,簡直就是一場單向透明的獵殺。而就在各國已經開始遺忘這場空戰后,印度宣稱他們“捕獲”了殲-10C和PL-15的“電磁指紋”。
理論上講,如果能獲得這些信號特征,確實有助于開發針對性的電子對抗措施。但為了這點“理論可能”,印度付出的代價是五架總價12億美元的頂級戰機!
這成本高得離譜,正常搞電子偵察,比如用專門的電子偵察機、地面站或者衛星偷偷摸摸收集,成本連這種玩法的零頭都不到。拿金磚砸核桃,圖個啥?
更關鍵的是,印度自身電子戰能力的底子,根本撐不起這場“勝利大戲”。印度陸海空三軍的電子戰系統完全是“各唱各的調”,缺乏統一的數據鏈和情報共享機制。
且預警機的也相當“眼神”不好:印度主力的大型預警機在克什米爾那樣的復雜山地環境里,誤判率高得嚇人。
它連把背景里的民用手機信號、電視廣播信號這些“雜波”有效過濾掉都費勁,怎么就能確保在激烈空戰中,從一片混亂的電磁環境里精準撈出殲-10C和PL-15那轉瞬即逝的、特定的信號特征?
且電子戰不是光收集信號就行,關鍵還得能干擾壓制。去年美印搞聯合演習,印方電子戰部隊的表現讓美軍直搖頭,干擾成功率據說連30%都不到。
有美軍人員私下吐槽,效果“還不如一些改裝過的民用無人機”。就這水平,拿到了“真經”也未必念得好。
最諷刺的點來了:印度可能連分析這些“寶貴數據”的“家當”都湊不齊。他們宣傳的所謂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電子戰系統,目前還基本停留在實驗室PPT階段。
這也導致印軍的電子戰系統距離實戰部署遙遙無期。而中國裝備恰恰有一個讓這類“捕獲”變得意義大減的“殺手锏”:動態重置能力。
印度軍方把“摔機”硬拗成“勝利”,除了遮羞,恐怕還暴露了更深層的尷尬和焦慮:裝備采購的困境和軍貿市場的巨變。
法國達索公司賣給印度的這批陣風,單價2.4億美元,貴得離譜!但更坑的是,法國人玩的是“區別對待”。
直到2023年,法國空軍自己的陣風才用上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RBE2-AA),而賣給印度的這批,用的還是老式的無源/混合體制雷達(RBE2),性能差了一大截。
想要最新的?行,得加錢!想要配套的頭盔瞄準顯示系統?沒問題,再加錢!達索簡直把軍火買賣玩成了高端汽車4S店的選裝配件套路。
結果就是,陣風雖然在全球賣了500多架,但近幾年銷量直線下滑。法國人急了,他們那位空軍參謀長不去反思自己,反而公開甩鍋給中國,說什么“都怪中國用手段推銷殲-10C”!
可事實擺在眼前,在克什米爾上空,被中國技術武裝起來的巴鐵空軍,用體系作戰把法國“王牌”揍成了廢鐵。
真正的“降維打擊”其實在價格和體系上。殲-10CE的出口價格,還不到陣風戰斗機的一半。中國賣的不只是一架戰斗機,而是一整套買來就能打仗的解決方案:
配套的ZDK-03預警機提供強大的空情感知和指揮能力,專用的電子戰吊艙負責全程壓制對手雷達通信。
再加上射程超遠、威力巨大的PL-15E導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發現-壓制-摧毀”鏈條。法國賣的是單件武器,中國賣的是打贏戰爭的“鑰匙”。
印度選擇在這個時候,把“摔掉五架陣風”包裝成“電子情報大捷”,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危機公關的無奈之舉。
5月份,陣亡飛行員的家屬組織了規模不小的抗議活動,要求真相;緊接著,英國媒體又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印度軍方關于戰損數字的謊言。
印度空軍的遮羞布被內外合力撕得粉碎。把“慘痛的失敗”強行扭轉為“戰略的勝利”,本質上是一場悲情又尷尬的挽尊行動,試圖用“精神勝利法”堵住國內外的悠悠之口。
軍迷圈里悄然流傳的一個新段子,或許是對此事最精辟的總結:“1962年那會兒,印度輸給中國,他們歸咎于高原缺氧;2025年這次又輸了,他們怪中國沒提前交作業答案。”
只是這一次,印度連想“抄答案”的機會,都被那無聲卻致命的雷達電波,在克什米爾的天空上碾得粉碎。現代戰爭,光靠嘴硬和“贏學”,是真的不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