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有能力在資源博弈中“左右逢源”嗎?一邊以低價掃貨俄羅斯石油轉手高價賣給歐洲賺取暴利,一邊又理直氣壯地跟中國索要稀土資源。要知道印度并非能源生產(chǎn)大國也并非稀土技術強國,竟然有底氣在這兩大戰(zhàn)略物資領域“既當贏家又當要價者”。然而背后的真相卻是技術空心化與資源依賴,印度通過地理樞紐地位在轉賣石油賺取暴利的同時,也面臨著九成稀土加工技術依賴中國的現(xiàn)實。沒有加工能力卻妄圖用地緣政治籌碼換取供應鏈安全,或許這場博弈的結局早已注定。
為什么印度會選擇倒賣俄羅斯的石油?又為什么印度的稀土會嚴重依賴中國呢?
控制印度洋貿(mào)易咽喉與俄羅斯石油“中間商”
印度位于南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瀕臨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與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接壤。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中心,印度東臨東亞能源生命線馬六甲海峽,西守波斯灣石油出口門戶霍爾木茲海峽??刂浦《妊筚Q(mào)易咽喉,是連接中東、歐洲與東亞的天然中轉站。
印度西海岸的孟買港與蒙德拉港緊鄰波斯灣-歐洲主航道,俄羅斯石油從黑海港口出發(fā)通過蘇伊士運河或繞行好望角,均需要經(jīng)過印度監(jiān)控的海域。而且印度未加入對俄羅斯制裁聯(lián)盟,可以合法采購俄羅斯的石油。2024年紅海危機爆發(fā)導致多條航線受阻,印度則憑借著對阿拉伯海及印度洋東部海域的控制仍然能保障俄羅斯原油穩(wěn)定輸入,甚至利用海上囤貨約1920萬桶石油以應對突發(fā)中斷。
印度還擁有全球第三大煉油產(chǎn)能,孟買、古吉拉特邦的煉油廠可高效將原油轉化為柴油、航空燃料等高附加值產(chǎn)品,精煉俄羅斯原油后主要出口至歐洲、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高達1.2億噸,轉手出口至歐洲的燃料量從每日15.4萬桶增加至20萬桶,稅費收入高達127億美元。
當印度正進行著石油專賣時,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瞬間切斷了印度高科技產(chǎn)業(yè)的命脈。
印度稀土資源稟賦與技術短板
印度稀土儲量約690萬噸,在中國、越南、巴西、俄羅斯之后位居全球第五。主要礦床分布于東部奧里薩邦的達拉布哈德礦區(qū)、安德拉邦的蘭卡、喀拉拉邦的海岸砂礦,但是資源優(yōu)勢因技術短板并未轉化為產(chǎn)業(yè)優(yōu)勢。印度稀土礦多為需要先進分離技術的風化殼型或海濱砂礦,設備陳舊、技術不足等原因導致90%的稀土礦需出口至中國進行冶煉分離。
中國作為稀土產(chǎn)業(yè)大國,控制著全球約90%的稀土加工產(chǎn)能。2025年4月中國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七類戰(zhàn)略金屬實施出口管制,使印度的汽車工業(yè)迅速陷入產(chǎn)能不足、瀕臨破產(chǎn)的邊緣。在7月的金磚峰會上印度總理公開警告中國勿將稀土“武器化”,而印度向中國索要稀土,本質上是在“資源焦慮”驅動下的地緣政治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