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千億果蔬汁的紅海之下,始終是暗流涌動——
尤其是近幾年,名為HPP果汁的“鯰魚”持續攪動著本就不怎么太平的消費市場。在咖啡現制飲品、無糖茶電解質水等一眾明星都在卷價格、拼優惠的節骨眼,其動輒二三十的價格似乎與消費形式的發展背道而馳,引來市場的共同關注。
盒馬“斷貨王”引爆:
紅心蘋果汁如何帶火HPP品類?
去年《食品飲料綠皮書》就曾介紹過盒馬的“冬季斷貨王”——100%HPP紅心蘋果汁。
該產品始于如果公司與盒馬的一次ODM定制合作,自2022年上架后先是在小范圍內引起了網友的討論與種草,儼然有成為爆品的跡象;次年成功乘上后疫情時代全民追求營養健康的風口,多地門店出現售罄、調貨困難現象。
圖片來源:盒馬
而到了第三年,盡管盒馬吸取之前的教訓,加大了上游原材料的采購量,也在生產端、運輸端做足準備工作,但還是低估了終端消費者的實力。產品上線沒過多日便需要異地調貨,最后更是提前預期售完了當年度的庫存。
由此,紅心蘋果汁的爆發式出圈一舉帶火了整個HPP果汁品類,讓這一相對陌生小眾的標簽成功走入大眾消費者的視野,還順勢助推如果、維果清、唯可鮮這些年輕品牌成為千億果汁賽道上難得的新貴。
技術+渠道雙輪驅動:
“如果們”的HPP破局之道
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其實在與盒馬合作推出紅心蘋果汁并實現出圈之前,如果公司就曾因漳浦荔枝、玫瑰荔枝、老香港凍檸茶等特色產品收獲了不少好評。
一方面,如果公司依托旗下“如果”、“仙果界”兩大品牌不斷挖掘在地小眾水果,諸如趙州雪花梨、寧德巨峰、承德山楂、開縣春橙等,經HPP技術賦能,讓原本較難以果汁載體呈現的“中國風土”,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
圖片來源:如果公司
時常購買水果的大家想必也深有體會,像是西瓜、蘋果、桃子等怕熱、易氧化的水果別說是熱處理了,哪怕是切完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一長,品嘗起來的風味就會大打折扣。也因此,不少頗具地域特色的水果很難“走出”大本營,傳統的FC、NFC工藝也是會丟失較多的“鮮活”口感。
但好在,HPP技術是通過液壓的方式讓細菌、霉菌等破裂死亡,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如果公司介紹稱,水果的“鮮”,來源于“活”,HPP技術不經高溫處理,保留營養達95%以上。也是因為果汁全程處在低溫的環境中,水果中的風味物質、維生素等能夠得到更好的保留。
不得不說,HPP技術似乎是當下更為理想的果汁加工方式。
圖片來源:小象超市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也積極地與渠道建立合作,除了大家熟知的紅心蘋果汁,盒馬貨架上的許多其他的果汁也曾出自如果之手。今夏,如果公司官宣攜手美團小象超市,推出了100%HPP羽衣甘藍復合果蔬汁新品,又在即時零售渠道邁出一大步。
如果公司一手抓自有品牌一手推進渠道合作的打法顯然是站在HPP果汁自身特點出發的。作為果汁市場上相對年輕的產物,以如果公司為代表的HPP果汁企業們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原料、渠道、曝光……這些普遍性的問題。
高價、健康疑云與天花板:
HPP果汁的三重挑戰
近年間,市場有關HPP果汁“未來”的擔憂與質疑就不絕于耳,小眾、小而美,甚至智商稅、白人飯等關鍵詞成為與之綁定的評價。
同時,“用HPP技術破解‘小而美’困局”、“HPP果汁助力小眾水果向大眾化躍進”、“所有的好水果,都值得用HPP重新做一次!”……以上這些也是如果公司發表過的主張,頗有十年前NFC果汁在我國消費市場大規模興起的氣勢。仔細看來,其中也有著不少的共通點。
首先,外界對于HPP果汁是否真的營養健康存在疑慮。人們認可HPP技術的突破讓更多營養物質得到保留,但一同保留下的還有水果中的糖分,且不少水果在榨汁處理后的GI值相較其本身還會有所提高,稱之“健康”似乎有所不妥?
誠然,HPP技術發展至今仍未能就這一問題給出正面答復,但十年前“橫空出世”并保持持續增長的NFC技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誕生更早的FC技術同樣也沒有在減糖這一角度做出“表率”。
因此在《食品飲料綠皮書》看來,這一問題本就不是HPP技術需要面對或解決的,技術的革新往往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非苛求其面面俱到。HPP技術讓更多“小眾水果”走入大眾視野,且保留住更多風味物質與營養,這已足夠。
圖片來源:盒馬、小象超市、叮咚買菜截圖
其次,外界對于HPP果汁售價“昂貴”的問題也批判有加。查看電商平臺與即時零售平臺可以發現,750ml規格的HPP果汁價格普遍在19.9元至29.9元之間,300ml規格的則是約為9.9元至14.9元左右。
站在整個飲料大市場來看,這一價格的確偏高,但放在純果汁類別內進行比較的話,當下HPP果汁的價格與冷藏NFC果汁可以說相差無幾。對部分消費者而言,為更好的口感、保留更充分的營養支付溢價,并非不可接受的事情。
此外,有關HPP果汁行業天花板幾何,還沒有巨頭或資本強勢跟進的討論也比較常見。行業習慣稱呼的“千億果汁市場”中包含FC、NFC、HPP等純果汁玩家的同時,其實也把果汁飲料、果汁汽水等玩家統計在內,甚至后者才是手握更多籌碼的大玩家。
對于純果汁品類中的HPP玩家而言,市場天花板可能本就不高,甚至被冠以“注定做不大的生意”緊箍。且以NFC果汁的發展歷史為參照,HPP果汁的發展又缺少像匯源、農夫山泉、娃哈哈這樣的龍頭“撐腰”,市場整體呈現“黑馬”多但無“龍頭”的尷尬局面。
圖片來源:品牌
《食品飲料綠皮書》認為,不論是十年前的NFC技術,還是當下的HPP技術,這都是在追求更好產品品質、更好生活品質道路上重要的落腳點。健康作為當下一個十分重要的產品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但不那么健康的產品賣出十億、百億規模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當下HPP果汁價格居高不下的很大原因是高企的生產成本,區別于常規的口味創新、包裝創新,從NFC技術向HPP技術的跟進伴隨著高昂的生產線搭建費用,眾飲料龍頭只是在靜待殺入市場的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