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下去全是糖,配料表看不見生牛乳,你喝的是真酸奶嗎?”
不得不說,這烈日當頭,想喝點冰的是真難,飲料不健康,白水又沒味兒,好不容易想喝點好喝有營養的酸奶,還要提防買到假貨。
假冒品牌就算了,現在連酸奶本身都能造假,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市面上已經有7大品牌被查了。
你以為的營養豐富,全是“科技”狠活,你覺得酸甜可口,卻是勾兌小甜水,包裝打“擦邊球”,成分表糊弄人。
更可怕的是,這些“品牌”酸奶,生活中很常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中招!
七大酸奶品牌翻車,生活中很常見
“3.15都過去這么久了,怎么還有人不知道,這些都是假酸奶呢?”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不少商超的冷柜中,少了很多雜牌酸奶的身影,這其實都是“3·15”的功勞。
今年在查處這些假冒偽劣產品的時候,揪出了7個酸奶品牌,官方直接下架,簡直是為民除害了。
它們有的打著低價的幌子,讓消費者掉入性價比陷阱,其使成本不足五毛,便宜哪有好貨,從這些品牌中也不難發現,配料表完全沒有真誠可言。
里面除了水和糖,就是各種添加劑,放點生牛乳都了不得了,畢竟這可都是成本啊。
這不就是,花錢買了一瓶酸奶,結果打開發現,里面是商家的一肚子壞水嗎?
而除了內里的“黑科技”,商家還考慮到了表面功夫,其設計的精美包裝,那叫一個“精致”。
精致在哪里了呢,上面用巨大的字體寫著“酸奶”,而后在下面或者不起眼的地方,再標注上“風味飲品”等字樣,來了一個掛羊頭賣狗肉。
別小看這幾個字的不同,其有著本質區別,酸奶具有營養物質,風味飲品卻是純純的小飲料,頂多算是個假酸奶。
這一波打擦邊球的操作,既能逃避監查,還能糊弄消費者,等到打開喝了之后發現味道不對,也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還有些精明的商家,取名上還挖空心思,譬如這個“安慕果樂多”,乍一聽還以為是安慕希的“表親”呢,稀里糊涂就把消費者繞進去了。
最關鍵的是,要是這假酸奶便宜無害也就罷了,但眾所周知,科技生活哪有健康的,喝多了輕則拉肚子,重則進醫院。
相信大家心中都產生了一個疑問,什么樣的酸奶是“假酸奶”,大家要如何區分呢?
別擔心,早在2024年8月,北青網官方就做了一篇科普報道,包裝上的兩個字是關鍵!
如何分辨“假酸奶”?
在購買酸奶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看一眼包裝,以前可能光注意口味了,以后可不能這樣粗心大意。
一定要看清楚產品名稱中,有沒有寫“飲料”或者“飲品”這兩個字,只要出現這些,哪怕前面帶上了“酸奶”兩個字,那也不是發酵酸奶。
甭管商家標的價格高低,不要貪圖便宜去買,也不要覺得賣得貴就是好的,看清名稱才是關鍵,他們賺的就是這個錢。
其次需要注意的細節,就是配料成分表了,真正的好酸奶,配料表寫的第一個成分,一定是生牛乳。
只要前面全是添加劑的,想也不用想,直接放下,這屬于明牌了,徹頭徹尾的假酸奶。
這里有一個小知識點,國家有相關規定,配料表上的位置越靠前,就代表該成分的含量越高,所以生牛乳一定得在前邊。
還有一些,前面寫著什么奶粉、糖、水,后面緊跟添加劑、防腐劑的,也需要注意了,這些雖然可能會含有一些有益菌,但同樣屬于假酸奶。
因為里面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成分,其實低得微乎其微,跟正常酸奶根本比不了,算是勾兌的科技小甜水。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成分表里面蛋白質含量要高,碳水化合物要低。
一般在酸奶的包裝上,這兩種成分是寫在一起的,非常方便大家分辨。
其中,蛋白質高于2.3%,才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反之則為假酸奶,而碳水化合物要越低越好。
一般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0%~12%之間,越低越證明品質高,大家在挑選酸奶的時候,可以稍微注意一點,多比較一下大品牌的酸奶,也能減少踩雷的概率。
同時,相關部門的監督,包括輿論的關注,在這一方面其實也越來越重了,就像今年6月23日,一個學生發現了學生奶變質,很快引起了熱議。
學生純牛奶變酸奶,官方通報來了
起因是,廣西的一位家長在網上稱,自己家孩子帶回來一盒沒喝的學生奶,到家一開封發現,奶的狀態很不對。
這瓶明明是純牛奶,倒出來卻呈現出了豆腐腦狀,跟酸奶差不多,但問題是還在保質期內,不應該出現變質問題,懷疑是不是生產過程沒把控住。
網友們一聽是學生奶,瞬間都警覺了起來,難道說,那些奶制品的不法商家,把黑手伸進了校園?
畢竟學生們年紀小,涉及的人還多,要是真出了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在網絡的推波助瀾之下,消息很快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注意,教育局非常重視,立刻帶著市場監管部門開查了。
短短兩天后,報告就出來了,保質期沒有問題,同一批次的純奶檢驗報告也是合格的,
其他喝過的孩子都沒出現異常,問題出在那個孩子身上。
當然了,孩子沒有撒謊,或者故意抹黑學生奶,只不過保存時沒有注意。
牛奶是4月發的,孩子帶回家一直沒喝,氣溫越升越高,一放就是倆月,等到6月份打開,里面有點凝固,那就很正常了。
這一樁風波,最后以教育局的官方通報而結束,總算是安了家長們的心,否則以后誰還敢喝學生奶呢?
同時,這也反映了一個很好的現象,一盒變質的牛奶,都能引起全網關注,說明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在上升。
相信在大家的監督下,有關部門也會加足馬力,以后不光是酸奶,任何食品都要嚴抓違規操作,讓商家不敢造假。
結語
早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假貨多,但沒想到,連大家最常見的酸奶,都有不良商家動歪心思。
什么科技、添加劑閉著眼放,他們信奉的就是,只要藥不倒人,就能有錢賺,哪管出不出事兒。
只能說,現在消費者怨天尤人,買東西小心翼翼,真不是杞人憂天,都是因為市場被這些不良商家搞亂了。
市場烏煙瘴氣,逛個超市就像“掃雷”,不是這個塌房,就是那個不健康,消費者哪還有心思消費呢?
本文內容信息源自:【北青網】【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光明網】【天都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