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琉 音
編輯|李春暉
靠賣烤腸狂賺15億、低調轉型企業家的謝霆鋒,早不需要拋頭露面吃開口飯了。然而今年他卻一反常態,不僅久違地宣布要開巡演,還跑了不少品牌的商務活動。起初,吃瓜群眾以為這是干膩了企業家,想回歸明星身份換換口味。
直到7月初,一則爆炸性消息釋出,眾人才恍然大悟:敢情他是要幫“恩司”英皇還債啊?
7月3日,英皇國際因166億港元銀行借貸逾期,被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質疑其持續經營能力。英皇國際主要經營的是地產業務,負債危機與房地產的整體“寒冬”有關。但甭管什么原因,該消息一經披露,英皇系上市公司股價集體下跌,即使盈利狀況較好的英皇鐘表珠寶也難逃一劫。
雖說英皇系公司都是獨立運營,藝人業務收入和英皇國際并沒有直接財務關聯。但熟悉英皇歷史的人都知道,所有英皇系資本都由一個幕后大佬操盤——82歲的楊受成,響當當的香港娛樂教父,當年天涯八卦百談不厭的人物。
2023年的英皇電影巡禮活動上,成龍、劉德華、梁朝偉、張學友、古天樂等香港天王巨星還集體登門拜訪,曾志偉、黃百鳴、江志強等大佬亦悉數到場。彼時,不論英皇電影還是英皇集團,都仍是蒸蒸日上的氣象。轉眼到了今年,英皇集團卻已搖搖欲墜。
楊受成這位耄耋之年的“教父”,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破產危機。早在1983年,楊受成所持上市公司“好世界”因過度投資地產,導致資不抵債。最終,楊受成所有資產被匯豐銀行清盤接收。按當時媒體戲劇化的報道:從銀行總部走出時,他的身上只剩一只手表、一套衣服和一副眼鏡。
但就像如今的男頻爽劇,楊受成僅花三年時間就拿回了屬于自己的一切,東山再起。這一次,他還會如此幸運嗎?眼下,英皇藝人非比尋常的活躍,顯然是被寄予厚望來化解英皇危機。
英皇電影:成也大片,敗也大片
疫情結束后,英皇電影主投的香港導演大片接連撲街,仿佛是正式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2023年,莊文強導演的《金手指》投資高達3億,內地票房僅收5.7億,香港票房約收4000萬。同年,林超賢導演的《爆裂點》傳聞投資2億,內地票房僅收1億,香港票房不足500萬。2024年,邱禮濤導演的《海關戰線》傳聞投資成本超2億,內地票房僅1.29億,香港票房約有1000萬。
自打去年下半年起,英皇電影再沒開一個新項目,連第一部相當賣座的《神探大戰2》也被延期了。同期,英皇電影板塊傳出裁員風波。
今年英皇電影只上映了一部新片,即正在上映的饒曉志新片《無名之輩2》,上映10天票房堪堪突破5000萬。對于現在的英皇電影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其實在2020年以前,英皇電影只參投大片,并不主控大片。其主投項目主要是中等體量與小成本影片。不少賺錢的香港小片能連拍續集,比如邱禮濤與蔡卓妍合作的兩部愛情片《原諒他77次》《感動他77次》,以及《不日成婚》《扎職》系列。
英皇之所以一腳踩進大片的坑里,大概率是看到博納主導的港式大片的崛起。博納的港式大片肇始于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往后每年都有一部主旋律港式大片出盡風頭。2019年,博納更是進入了全面開花的一年,手握三部大賣影片,即17億的《烈火英雄》、29億的《中國機長》以及11億的《葉問4》。
有趣的是,英皇電影投身大片的同一年,安樂影業開始縮減大片投資。曾經做出過《捉妖記》系列大片的安樂,在《赤狐書生》敗北之后,開始專注做一些香港小片。而曾經靠香港小片穩定賺錢的英皇,反而高舉高打做起了面向內地市場的大片。英皇與安樂從此交換身位。
如今看來,急流勇退或許才是明智的。英皇進入大片投拍行列時,正是港式類型片繁榮的尾聲。疫情期間,英皇電影主控的《除暴》《神探大戰》都勉強嘗到甜頭。但疫情結束后,港式類型片迅速滑入低谷,英皇與博納也一道遭遇了事業滑鐵盧。
雖然英皇電影在此期間也一直有在投資香港小片,其中《破·地獄》還實現了大幅盈利。但相比大片虧損的錢,實在是杯水車薪。同一時期,安樂倒是運作出了一系列賣座小片,如《毒舌律師》《梅蘭芳》《還是覺得你最好》等,接連賺到穩定的現金流,平穩渡過了大片衰退潮。
都說港娛大亨里,邵氏電影老板邵逸夫熱衷慈善,安樂影業老板江志強唯愛電影,英皇電影老板楊受成是最會做生意的那一個。可現在看來,在做電影生意方面,江老板還是更有預見性。
現在英皇電影僅剩三部存貨,包括兩部港式大片《內幕》《沖鋒》與《無名之輩3》,票房前景均不容樂觀。
英皇藝人:青黃不接,演唱會運轉乏力
連續往“浪姐”輸送了三季參賽藝人的英皇,到2024年就面臨無人可送的窘境。能送去參賽的老將和新人都去過了,“一姐”容祖兒去了第二季,Twins去了第三季,“金像影后”劉雅瑟與“創造101選手”許靖韻去了第四季。
英皇頭牌經紀人霍汶希早就意識到“青黃不接”的問題,這些年一直推出各種培養新人的計劃。比如早年與中戲、浙傳等藝術院線合作英皇演藝學堂,近期與樂華娛樂共同啟動青少年藝人培訓班。
但英皇終究沒能捧出什么新人。近期的商演中,網友調侃謝霆鋒、容祖兒、張敬軒仍然是英皇最有希望的“還債三人組”。
疫情結束后內地演出市場火爆了三年,英皇頭部歌手們也算吃到一些紅利。2023年,古巨基開了內地巡演。2024年,Twins、李克勤開了內地巡演。今年又有陳慧嫻的巡演。張敬軒因為輿論原因,一直環內地巡演。
但最令歌迷不解的是,英皇“一姐”容祖兒的巡演卻一再擱置。2023年,容祖兒繼續完成了2019年開始的《pretty crazy世界巡回演唱會》,在新加坡開了最后一場,并沒有吃上國內演出市場的紅利。
2024年暑假,容祖兒在澳門開了20場《Eternity演唱會2024》。今年上半年,仍然是在澳門開演唱會。至于內地,只有一些拼盤演唱會與音樂節。
有傳聞稱,這是因為英皇和澳門新濠簽了合約,旗下藝人容祖兒、張敬軒都在澳門新濠開了很多場演唱會。也有歌迷認為,英皇根本沒有運轉多個演唱會的能力。容祖兒澳門演出結束后,音樂總監何炳進了李克勤巡演,今年又跑去陳慧嫻的演唱會,一個音樂總監要供多個藝人使用。
演員方面,英皇始終沒能捧出什么真流量。歌手出道的陳偉霆轉型拍戲,一度頗出風頭,但似乎總差那么一口氣。陳偉霆擔任男主的電影不多,票房沒有超過1億的。2018年,陳偉霆主演的IP大片《戰神紀》更撲得轟轟烈烈。
劇集方面,陳偉霆從2016年就開始搭檔85花主演,陸續合作了趙麗穎、劉詩詩、馬思純與楊冪,但都未入預期。《斛珠夫人》后陳偉霆沉寂了兩年,又開始搭95花演戲。與趙露思合作的待播劇《許我耀眼》以及在拍劇《九門》,可能是年近四十的陳偉霆最后的翻紅機會。
陳偉霆之后,英皇一度寄望于內地演員劉雅瑟。可同為金像影后,劉雅瑟得獎之后的聲量與資源明顯不如春夏。所以,霍汶希不得不逼她去參加“浪姐”,再次宣傳一下自己的“影后”身份。但劉雅瑟走的是青衣路線,目前戲約倒是好于陳偉霆,手握三部待播劇。
去年,英皇開始探索海外合作的可能性。陳偉霆、劉雅瑟合作的劇集《太陽星辰》是英皇與Netflix的首次合作。可惜該劇雖然口碑尚可,但熱度平平,沒能為英皇推開國際市場的大門。
娛樂板塊還能怎么救英皇?
這些年,英皇娛樂板塊到底賺了多少錢,是沒有上市公司財報披露的。英皇娛樂2000年就在港交所上市了,但2009年,英皇娛樂突然入股內地彩票業務商龍彩并改名龍彩娛樂。隔年,龍彩娛樂又改名中國3D數碼。后續,又改名為中國創意數碼娛樂,主營影視制作與發行,并于2023年正式退市。
龍彩之后的這些公司雖然一直用著英皇娛樂的上市代碼,但已經和英皇娛樂業務沒什么關系。而英皇娛樂之所以會有這番奇怪的“換殼”退出操作,應該是因為當時的藝人業務真不賺錢。
英皇娛樂2009年的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集團主要收入為藝人管理業務,收入870萬港元,占了集團總收入22%。雖然虧損大幅收窄,但英皇娛樂仍然虧了140萬港幣,2008年同期虧了6720萬港幣。
硬糖君回想了一下2010年左右的內娛市場。那會天價片酬都開始興起了,香港老牌藝人尤其有市場。當年有消息爆料,周潤發的片酬高達4000萬。怎么英皇藝人才賺這么點?
彼時,英皇在遭遇了成龍、陳奕迅、陳冠希等巨星接連出走后,主要業務重心轉向了音樂。2005年,英皇與無限電視合辦《英皇新秀歌唱大賽》;2008年,英皇與海蝶音樂結盟。但當時的內地演出市場,的確不如演戲賺錢。在古早新聞里,當年選秀走紅的李宇春商演報價為40多萬。
內地市場崛起后,英皇娛樂的業務布局好像總是“慢半拍”,與時代浪潮完美錯位。2010年起,內地影視高速發展,各路資本涌入。而直到2016年,英皇才有培養演員進影視圈的架勢,沒兩年就趕上了影視寒冬。現在,歌手能在演出市場賺熱錢了,英皇歌手偏又青黃不接,運作演唱會的能力更是不足。
能給英皇娛樂板塊吃上紅利的業務不多了。眼下,謝霆鋒時隔20年再開演唱會,容祖兒失聲剛恢復就商演不斷,霍汶希親自下場帶著阿sa做直播……硬糖君不敢妄加評論,這些動作能否力挽狂瀾,但努力總是有回報的吧,起碼也是表個態度。
楊受成將自己的傳記取名為“爭氣”,是對他大半輩子大風大浪的人生總結。容祖兒在近期采訪里,也回應了記者對負債危機的提問。其中一段發言被網友盛贊有水平,既闡釋了大環境的原因,又肯定了老板運籌帷幄的能力。總之,她相信英皇能夠渡過難關。
或許真如網友所說,“頂級牛馬”是英皇最好的公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