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7月1日至13日,由上海交響樂團出品的2025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持續了整整兩周,上海的街頭巷尾、潮流打卡地,到處都能看見音樂人。MISA已經舉辦了16年,本次音樂節以聚焦環保的“寫給未來”為主題,奏響了一首上海的夏日奏鳴曲。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MISA期待“環保能和音樂一樣走進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露天廣場上藝術家與游客互動。MISA組委會供圖
周平認為,對環境問題僅有“關注”是不夠的,圍繞該主題,今年的MISA在音樂會之外,還策劃了6場環保主題講座、工作坊、公益騎行活動以及跟愛回收合作的環保任務等,“我們期待原本就以‘跨界’為特色的MISA,能夠拓展出更多的外延。”
在上海音樂廳大堂,今年的藝術裝置是一棵用礦泉水瓶、硬紙板、樹枝和繩子組成的“重生之樹”,滿滿的藏族風情配合大堂的藍色星空頂,讓人仿佛來到了雪域高原。這棵完全由藝術家撿來的垃圾所“種下”的樹,頻頻亮相社交媒體,成了今年觀眾來MISA必打卡的“景點”。
用塑料瓶制作的大樹藝術裝置成為網紅打卡點。MISA組委會供圖
出生在舊金山一座小漁村的美籍日裔指揮家長野健,在德國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和國際名聲。“從中世紀甚至更早開始,作曲家就從自然界中獲得了無數靈感。因此從音樂歷史的角度來看,自然和音樂是不可分割的。”長野健說,自己是一個“在狂野自然中長大的加州人”,既可以親近很高的雪山,也可以見識洶涌的大海,“從小就被這山與海交匯的環境浸潤,我在指揮時很容易聯想并應用到自然的意象,尤其是在指揮自然主題很明顯的作品時,比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等。”
MISA重磅演出現場。MISA組委會供圖
95后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在接受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植物園聯合委約,創作本屆MISA上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樹》時,去了成都市外的青城山。在郁郁蔥蔥的森林中每天早晨被鳥鳴叫醒的感覺,他至今難忘。“去年年底接受的委約,一開始一直想不到該如何去寫這部作品。”他告訴記者,青城山之行后,自己有了靈感,“想到很美的青城山大樹,也想到洛杉磯被山火破壞的森林,于是我決定以‘樹’為主題,并發展出砍樹、重植等情節,去闡述環保的理念”。
外國藝術家在上海感受未來。MISA組委會供圖
很多來MISA演出的國際音樂家被上海看作“屬于未來的城市”。來自比利時的金翅雀古樂團,被很多樂迷視為本屆MISA三大名團之外“隱藏的彩蛋”,團里的大提琴演奏家伊拉·吉沃爾在享受了梧桐區的優雅、蘇州河邊騎行的愜意以及陸家嘴的“絕美天際線”后感嘆“這里真的很有未來感”。他說,自己更加堅定了“古典音樂的未來可能是在這里,在上海,在中國”的想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