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掌門人終究是干不動了,剛剛被曝想辭職,特朗普大喜過望,反手就開始乘勝追擊,誓要讓辭職變成現實,只為敲掉關鍵一環,而美方市場聞風而動,直接讓特朗普笑不出來了。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施壓手段可謂是層出不窮。對外,揮出貿易大棒,威脅一眾國家增加關稅,對盟友也毫不手軟,30余個北約成員國以及日韓等盟友都被要求增加“保護費”。
對內,特朗普則多次批評美聯儲掌門人鮑威爾,威脅其盡快降息。
就連特朗普與馬斯克罵戰升級期間,鮑威爾也一直在承受著特朗普的單方面炮轟。自4月初對等關稅實施之后,特朗普就多次喊話鮑威爾,說現在是宣布降息的最佳時機,并指責他行動太慢,最好盡快辭職。
6月中旬,特朗普不再有所保留,公開抨擊鮑威爾是“太遲先生”,是“最差勁的”,讓美國平白無故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甚至主動找上美聯儲,表示自己已經考慮3到4人來接替鮑威爾的位置。然而,鮑威爾的態度之強硬卻是特朗普沒想到的,其自始至終只有一個表態,那就是絕不降息。
而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執著于美聯儲降息,實際上是因為自其上臺以來,美國國債已經飆升到36萬億美元,年利息支出超1萬億美元,甚至超過了軍費開支。
如果美聯儲宣布利率下調,將為美國財政節省一大筆開支。而且,美國中期選舉已經進入準備階段,降息可以快速刺激股市與經濟,助力共和黨保住國會優勢。
此外,引發“特馬互嗆”的“大而美法案”,同樣也是特朗普想讓美聯儲降息的重要原因。
畢竟,這個法案表面上兌現了他競選期間降稅的承諾,卻將國家債務上限提高至5萬億美元,在原本就十分嚴峻的財政赤字上又戳開了一個大空洞。
再加上,特朗普在關稅上的朝令夕改、搖擺不定,導致美國對多國商品的關稅平均稅率直線飆升,加重美國社會壓力的同時,還抑制了企業投資與美國民眾的消費意愿。
同時,國外投資者也紛紛考慮暫停在美投資,轉向更穩定的市場,這些都進一步遏制了美國經濟的活力。
而這時,美聯儲就成為特朗普的頭號目標。畢竟,美聯儲一旦聽從白宮的話選擇降息,就能在減少政府財政支出的同時,降低美國的發債成本,使特朗普獲得更多的融資空間,為大而美法案及關稅政策鋪路,制造短期的經濟繁榮假象。
然而,特朗普的計劃推進時踢到了鮑威爾這塊鐵板。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其獨立性本來就受法律保護,目的是隔絕外部的政治干預,確保長期貨幣政策穩定,所以特朗普并不能直接下令要求美聯儲降息,只能站在一旁干著急。
說白了,特朗普的各種天花亂墜的經濟政策,都需要美聯儲去配合,一旦美聯儲選擇不配合,特朗普的各種經濟政策就會變成無稽之談。但美聯儲自身的獨立性,又決定了特朗普沒法做太多干預,只能在一旁生悶氣。
鮑威爾之所以頂住壓力,無視特朗普的叫囂,核心其實很簡單。
美國近期打響的貿易戰,本身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短期“放水”,似乎確實能夠增加美國人的消費能力。
但問題在于,特朗普的關稅推高了進口商品價格,通脹壓力本來就不小,此時“放水”,很可能加劇貨幣風險,這與美聯儲維持物價穩定和經濟穩健的核心目標完全相悖。
除此之外,美聯儲貿然“聽話”降息,還會讓投資者覺得美元沒那么靠譜了,屆時,美元的信用就會受到影響,美國國債也面臨很大的風險,而這些風險都會進一步沖擊美國市場的穩定,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美元信用的崩塌。
所以,鮑威爾必須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避免貨幣政策淪為特朗普手中的政治工具。
而美聯儲降息,是特朗普政治計劃中的重要一步,所以鮑威爾這顆絆腳石,他必須踢開。近期,特朗普及其盟友借“裝修門”向鮑威爾施壓。
白宮指責該工程成本從19億美元提升至25億美元,是“奢華鋪張”,足以構成解除其職位的“正當理由”,可見,特朗普團隊已經打算不擇手段將其擠下臺。
雖然鮑威爾及時做出回應,可關于鮑威爾考慮辭職的事情還是被外界傳出,再加上美聯儲發言人對此拒絕評價,不僅沒有平息風波,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鮑威爾可能辭職的猜測,隨即美國金融市場產生震動,美股三大指數一度短線跳水。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鮑威爾真的辭職,后續的繼任者一旦無法勝任,勢必將嚴重影響公眾對美聯儲的信任,進而影響到美國的金融市場。而特朗普這邊的罷免也沒那么簡單,法律門檻頗高,而且鮑威爾也曾多次聲明“除非死亡,否則不辭職”,但面對特朗普政府持續的高壓脅迫,他想要繼續堅持或許很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