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周,特朗普就宣布要在本周一公布一份涉及俄羅斯的“重大聲明”,現如今,時間已到, 全世界的媒體都在等待著特朗普公布最終的答案。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普京也對美國定了性,看起來,俄美兩國的確有可能走向翻臉的境地,而這樣的結果或許也會給澤連斯基提供翻盤的機會。
?——【·美俄翻臉?·】——?
最近國際政壇可謂是暗流涌動,前腳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剛被伊朗導彈炸得七零八落,后腳俄美關系就曝出驚天大料。
特朗普憋了整整一周的“重大聲明”終于在本周一(7月14日)揭開面紗,而普京也在同一天通過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給美國定了性——“烏克蘭問題的始作俑者”,這兩件事湊在一起,讓全世界都嗅到了火藥味。
要說特朗普這個人,真是把輿論操控玩得明明白白。早在7月8日,他就在白宮記者會上大罵普京“說了一堆廢話”,緊接著宣布恢復對烏克蘭的防御性武器援助。
當時大家還以為這只是特朗普的常規操作,沒想到他憋著大招呢。 7月14日當天,特朗普在馬里蘭州高調宣布,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系列導彈。
這可是美國軍隊的王牌防空武器,之前拜登政府都沒舍得給。特朗普還甩出一個“北約買單”的計劃:美國把武器運到北約,再由北約成員國出錢轉交給烏克蘭。
按照阿克西奧斯新聞的說法,這個新計劃里還包括中程火箭彈等進攻性武器,消息一出,俄羅斯外交部立刻坐不住了。發言人扎哈羅娃直接開炮,說美國這是“火上澆油”,還警告說“烏克蘭的悲劇都是美國一手造成的”。
但特朗普根本不吃這一套,他在接受NBC采訪時放話:“如果俄羅斯不按我們的要求停火,我們就一直送武器,直到他們服軟為止。”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這招是一箭雙雕。
他想借著援烏施壓普京,逼俄羅斯在談判桌上讓步;他也在安撫歐洲盟友。最近因為關稅問題,美歐關系鬧得很僵,德國總理默茨甚至私下求特朗普再給烏克蘭兩套“愛國者”。
特朗普這一宣布,既給了歐洲面子,又把自己包裝成“和平守護者”。 不過,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再響,也得看普京買不買賬。
就在特朗普宣布援烏的同一天,普京在圣彼得堡霸氣放話:“整個烏克蘭都是我們的!”克里姆林宮內部更是彌漫著樂觀情緒,俄軍少將謝爾蓋·利波沃伊甚至說,烏軍防線可能在幾個月內崩潰。這種硬碰硬的態度,讓俄美關系瞬間降到了冰點。
?——【·普京反擊·】——?
普京可不是吃素的,面對特朗普的步步緊逼,他直接來了個“三連擊”。 第一擊,定性美國為“烏克蘭問題的始作俑者”。
7月13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例行記者會上,把美國的“罪行”一一羅列:從2014年策動烏克蘭政變,到持續向烏輸送武器,再到如今試圖分裂俄羅斯。
她甚至甩出一份長達15頁的報告,指控美國在烏克蘭資助了30多個生物實驗室。這一招直接把美國釘在了“戰爭販子”的恥辱柱上。 第二擊,加大軍事壓力。
最近俄軍的導彈和無人機像不要錢似的往烏克蘭砸,7月11日一天就發射了63枚巡航導彈。俄軍專門盯著烏克蘭的軍工設施打,盧霍維茨基航空工廠被精準摧毀,直接癱瘓了米格戰機的生產線。
普京這是在用行動告訴特朗普:你送武器,我就拆武器庫,看誰耗得過誰。 第三擊,經濟反制。俄羅斯悄悄調整了“不友好國家名單”,雖然沒明說,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針對美國。
一旦被列入名單,美國企業在俄做生意就得經過層層審批,連雇傭俄羅斯公民都得打報告。普京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特朗普有點慌了。7月14日當天,他緊急召見北約秘書長呂特,商量怎么應對俄羅斯的反制。
可呂特也很為難,畢竟歐洲國家還指著俄羅斯的天然氣過日子呢。這種微妙的博弈,讓俄美關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
?——【·澤連斯基的機會·】——?
就在俄美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澤連斯基卻看到了一絲曙光。美國恢復對烏援助,尤其是“愛國者”導彈的到來,讓烏軍的防空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最近烏軍已經成功攔截了多枚俄軍導彈,士氣大振。 更讓澤連斯基驚喜的是,特朗普的“北約買單”計劃。
按照這個計劃,德國、法國等北約成員國得自己掏錢買美國武器送給烏克蘭。德國總理默茨已經松口,愿意承擔一部分費用。這意味著烏克蘭以后不僅能拿到更多武器,還不用自己花錢,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為了抓住這個機會,澤連斯基也在緊鑼密鼓地行動。7月14日當天,他任命第一副總理尤利婭·斯維里登科為新任總理,組建“戰時內閣”。
斯維里登科可是經濟專家,她一上任就宣布與美國軍工企業合作生產無人機,這既能解決武器短缺問題,又能拉動烏克蘭經濟。 不過,澤連斯基心里也清楚,特朗普的援助可不是白給的。
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就爆料,特朗普要求烏克蘭在談判中讓步,承認俄占區現狀。這讓澤連斯基陷入兩難:如果答應,他將成為烏克蘭的千古罪人;如果拒絕,美國可能隨時斷援。
烏克蘭的兵員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俄軍最近抓獲的俘虜中,女性比例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16歲的未成年人。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再多武器,烏軍也很難組織起有效反攻。
面對這種局面,澤連斯基只能把寶押在國際輿論上。他最近頻繁接受西方媒體采訪,大談“烏克蘭的民主危機”,還邀請CNN記者到前線拍攝。這些舉動雖然博得了不少同情,但真正能轉化為實際援助的,還是得看俄美博弈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