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也經歷了很多次的變革,剛開始,企業員工退休都是單位養老,不需要個人繳納養老金,后來企業負擔太大,為了激發市場經濟活力,所以企業首先改革了。
建立了個人賬戶,開始了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養老。但是呢,事退人員并沒有整改,所以一直屬于兩條軌道,直到2014年10月兩條軌道才徹底完成了并軌,從此,企退和事退,通過相同的計算方式來計算養老金。
可是,驚訝的事情出現了!即便是企退和事退并軌以后按照相同的養老金計算方式領取養老金,后者在上漲的時候也具有優勢,為什么呢?主要有2點差距:
第一,事退都具有長工齡。
通過網友的評論,現實中的例子以及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我們不難發現上一輩的體制內的退休的人工齡多達40年,因為那時候大學生很少,都是中專畢業就開始工作。
即便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未來工齡也在35年以上,因為不犯大錯誤,都能工作到退休,所以在工齡這一塊他們具有顯著的優勢。
第二,事退人員的平均養老金水平比企退人員要高
事退人員有著穩定的工資,比較高的工齡,那么他們在退休時養老金都比較高。當然,企退人員包括的人員比較廣泛,不僅有長的高的養老金,比如說,一些國企央企在內的穩定性強的福利高的單位退休人員,還包括了一些卡最低年限繳費,卡著最低檔繳費的靈活就業人員。
所以說,企退退休人員差距還是比較大,高的人會很高,而低的人也自然在1000元左右,溫飽都是問題
所以總而言之,事退人員平均養老金大概在5000元左右,而企退人員平均養老金在3000元左右,那么工齡呢?我們也可預測一下前者工齡大概在40年左右,而后者工齡大概在25年左右。
上漲情況會咋樣呢?縱觀養老金調整方案,不難發現,定額調整和傾斜調整都是做加法,這一點事退和企退并沒有分別!
真正拉開他們兩者差距的就是掛鉤調整,一方面是與工齡掛鉤,一方面是與養老金水平掛鉤。
無論是工齡的長短還是養老金水平的高低,事退都有顯著的優勢,大家可以打聽一下身邊的事退人員,哪個工齡不在40年左右,哪個養老金低于5000元?
正如當年學歷不怎么流行,大家學歷都比較低,工齡都很長,那這些人到了現在這時候,養老金自然會多漲。一聽企退,高低不一,一聽事退,基本上都5000以上,還有很多上萬的,甚至是還能分到年底獎金的,不可說也。
所以說,長工齡,高養老金的事退人員在上漲的時候,即便是用同一套規則來計算上漲額,也會比企退人員多出一些,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