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堂:“紅船精神”乃至整個偉大建黨精神,都是中華文明基本精神的時代表達與現代形態
黨建治學
20年前的今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首次提出并生動闡釋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當我們今天來到黨的誕生地,來到我們黨夢想啟航的地方,重溫這篇文章時,我們的靈魂受到“紅船精神”的激勵與洗禮,我們的眼睛也會被躍然紙上的思想光芒所照亮,讓我們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不斷打開歷史縱深,去把握“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與重大歷史意義。
“紅船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集中、生動、具體的體現。偉大建黨精神在新文化運動中孕育、在社會改造思潮中演化、在各地的建黨活動中淬煉,最后在產業工人與新型知識分子集中的大上海匯聚,在嘉興南湖小船上凝結與升華。在這里,代表們通過黨綱宣告了一個偉大社會革命時代的到來。整個建黨過程,是偉大覺醒年代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一股奔騰向前的革命洪流。“紅船”是這一革命洪流中勇立潮頭的一葉方舟,它承載著偉大社會革命的夢想,揚帆起航,成為中國新型革命源頭的象征。
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紅船”就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黨在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縱觀中華文明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確實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繼周制禮樂、秦制郡縣、隋制科舉之后最偉大的文明創制,是中華文明形態自我更新的重要標志,是對跨世紀漫長社會革命的奠基。
從歷史唯物主義視野看來,社會革命是文明形態更新的基本范式。按照社會革命的基本邏輯,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包括意識形態)會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但恩格斯發現各國社會革命的具體路徑有所不同,如英國始于工業革命,法國始于政治革命,而德國始于哲學革命。再看中國近現代史,我們會得出結論,中國的社會革命始于文化革命,從文化革命入手,進而走向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呈現出漫長革命的特點。從文化革命走向政治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離不開高遠的文化理想與強烈的文化關懷。這特質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不同于西方世俗主義的現代化,而是由一個具有文化信仰的政黨動員社會革命的現代化。這種文化信仰,就集中體現在偉大建黨精神之中,體現在“紅船精神”之中。可以說,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是通過漫長社會革命實現文明更新的關鍵,而“紅船精神”就點亮了文明更新的引航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今天,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實現自我更新、重煥榮光,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根本在于黨的文明使命的引領。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文明使命的政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共產黨不僅確立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而且以文明再造、文明更新為己任。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普遍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滿目瘡痍。李大釗在1918年《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中提出“為救世界之危機,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他將十月革命視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在中華文明至暗時刻,中國共產黨以“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領導人民走向文化變革與文明更新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正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激活”作用,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開始了“偉大覺醒”,并從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中演化出“偉大建黨精神”,演化出“紅船精神”。這種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作為文化信仰的力量,不斷激勵黨領導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完成文明更新的使命。
“紅船精神”乃至整個偉大建黨精神,都是中華文明基本精神的時代表達與現代形態。在這里,我們可以讀到生生不息的宇宙觀、積極變革的歷史主動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讀到士志于道、先知先覺的擔道精神,讀到明德新民或明德親民的道德理想主義與民本情懷,等等。可以說,偉大建黨精神、“紅船精神”展示出來的革命性、真理性、理想性、人民性、先進性、忠誠性等文化氣質與文化品格,是五千年文明滋養出來的,是早期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理想主義與中華文明的道德理想主義相結合形成的文化信仰。
這一文化信仰經受住了白色恐怖的考驗,經受住了萬里長征的考驗,在延安時期得到進一步凝練和升華。可以說,在延安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革命文化建設有機融入了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為中國共產黨延續和發展幾千年的德性政治文明作出了創造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基礎上,深刻總結了百年大黨的歷史經驗,提出了堅持“兩個結合”、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等一系列內在關聯、有機統一的重大理論,貫通了中華文明史、革命史與現代化史,極大增強了中國共產黨的文明意識、文明自信與文明使命。從新時代的文明理論與實踐邏輯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百年大黨的文化信仰與精神力量在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社會革命、塑造文明新形態中發揮著靈魂性作用。
縱觀跨世紀漫長革命歷程,“紅船精神”作為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象征,始終像一盞明亮的引航燈,照亮我們前行,激勵我們走在時代前列,以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引領我們堅持“兩個結合”實現文明更新。
【李文堂: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郭鼎臣;初審:李雨凡、許雪靖;復審:韓培濤、程子茜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察》《黨建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黨委中心組學習》《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人民司法》《中國財政》《中國民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百年潮》《中國編輯》《中國發展觀察》《中國科技論壇》《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外交評論》《新型工業化》《環境保護》《國資報告》等百余本中央級核心期刊已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學思平治——名家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十五五”規劃】【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