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風云未定,美國已按捺不住,試圖向盟友攤牌。當中美在臺海問題上的對抗不斷升級,美國政府突然拋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問題:一旦中美爆發沖突,盟友國家準備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這個由美國國防部政策副部長科爾比提出的“靈魂拷問”,讓日本和澳大利亞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這不是一次例行的外交接觸,而是一場赤裸裸的戰略逼問。
科爾比的發問沒有絲毫遮掩,直接要求日澳兩國明確表態:是否愿意在臺海沖突中,站在美國一邊,甚至出兵支援。這種近乎“攤牌式”的提問方式,讓人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實意圖——不再滿足于模糊戰略,而是要將盟友國家綁上自己的戰車。
過去幾十年,美國在臺海問題上始終維持“戰略模糊”。這種模糊不是猶豫,而是一種算計。它既能維持對臺當局的所謂“承諾”,又能避免與中國大陸直接攤牌。模糊,是一種靈活的選擇,也是一種權力的保留。
如今,這種模糊正在被特朗普的“清晰”所取代。在特朗普政府眼中,模糊變成了軟弱,清晰才是威懾。于是,科爾比的“問話”就此登場。
一字一句都透著火藥味,不再有外交辭令的潤色,只剩赤裸裸的施壓。日本與澳大利亞的反應出奇地一致,拒絕回答這個“假設性問題”。日本防衛省表示,是否參與臺海戰事,須依據憲法、國際法及國內法,由當時政府決定。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康羅伊甚至直接回應:主權優先,不提前做任何軍事承諾。這種強硬姿態背后,是對美國做法的深切不滿。
這并非一次外交上的“小摩擦”,而是一次戰略層面的重大分歧。過去,美國對盟友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軟中帶硬,如今卻變得咄咄逼人、毫不掩飾。這種強勢逼問,反而暴露出美國自身的焦慮與不自信。
特朗普政府為何突然急于讓盟友“站隊”?原因并不復雜。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持續上升,尤其在西太平洋方向的軍事部署日益成熟。
解放軍三艘航母即將形成合力,常規導彈與遠程打擊能力橫掃第一島鏈。美國賴以維系地區優勢的戰略體系正在逐步瓦解。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希望通過盟友“補位”,繼續維持其在亞太的存在。但現實是,日本、澳大利亞早已看清局勢。一旦臺海沖突爆發,誰出頭誰受傷,誰參戰誰遭殃。沒有一個國家愿意在明知大勢不可違的情況下,替別人火中取栗。
澳大利亞的選擇尤為典型。就在美國提出這一要求的同時,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在中國訪問。澳外長黃英賢在與中國外長會談時,公開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并明確表示不支持“臺獨”。
澳方強調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性,稱這是保障本國就業、穩定經濟的關鍵。澳大利亞貿易中有超過四分之一依賴中國市場,其對華出口總量超過對美日韓的總和。
阿爾巴尼斯政府深知,經濟才是政權穩固的根本,得罪中國等于自斷經濟命脈。與其追隨美國去冒險,不如與中國合作換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日本的態度雖然更為謹慎,但同樣在悄然轉變。新首相石破茂上臺后,刻意淡化“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主動在與中國的高層交流中加強歷史問題溝通,釋放出希望改善中日關系的信號。
一邊是模糊的美國承諾,一邊是實打實的貿易伙伴,日本知道該如何權衡。美國自顧不暇的現狀,盟友們看得清清楚楚。特朗普政府一邊在臺海問題上施壓盟友,另一邊卻始終不愿自己作出明確承諾。
美國至今未明確表示是否會“出兵保臺”,甚至在多次表態中前后矛盾,戰略模糊依舊存在。盟友們怎會不明白,美國是在試圖讓他人做自己的“替死鬼”?
科爾比的強硬表態,背后隱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算盤:通過盟友制造“合圍”之勢,形成對中國的戰略威懾,同時推動盟友加大軍費,為美國軍工產業打開更大市場。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如果答應出兵,就必須大幅增加軍費開支。
這些軍費最終流向哪里?無非是美國軍火商的賬本。美國盟友的軍隊建設大多依賴美國裝備,尤其是澳大利亞,幾乎沒有自主研發能力。這是一場變相收割的陽謀。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日本與澳大利亞選擇了回避與沉默。并非懦弱,而是清醒。中美在臺海的交鋒,不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可能。而真正的沖突到來之日,所有選擇都要付出代價。
盟友們也并非鐵板一塊。美國的“島鏈戰略”已經出現裂痕。特朗普在任期初期對盟友揮舞關稅大棒,削弱了信任基礎。
如今又在敏感議題逼迫表態,更是雪上加霜。各國早已不再將美國視為無所不能的“保護傘”,而是可能將他們拖入戰爭的“風險源”。
中國的態度始終清晰堅定。臺海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勢力介入都無法得逞。中國不懼挑戰,也不怕對抗。解放軍的實際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具備在短時間內完成統一任務的戰略手段與戰術能力。
哪怕美國插手,也無力逆轉局勢。輿論早已清楚,現在的中國,已不再是那個需要忍氣吞聲的國家。對于敢于挑釁主權底線的行為,中國將以“雷霆手段”予以堅決反制。
在這場大國較量中,誰是朋友,誰是工具,結局早已注定。特朗普政府的強硬不過是“紙老虎”的最后掙扎,盟友們也早已明白,跟著美國走,只會被拖下水。
真正的出路,是尊重事實、順應大勢,與中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美臺海交鋒之日,美國盟友只剩一條路,那就是明哲保身,置身事外。這是現實的選擇,也是理性的唯一歸宿。
誰若逆勢而行,終將自食其果。歷史已經給出答案,未來還將繼續驗證。中國,早已準備好迎接一切挑戰。
信息來源:
[1]美官員壓日澳就“臺海沖突”表態遭拒 2025-07-14 14:40·參考消息
[2]美施壓應對“臺海戰爭”,日澳拒表態 2025-07-14 06:45·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