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大家遇到的鳥寶寶也多了起來,刷著微博經常會看到,有網友在問“我撿到的是什么鳥?”。除了常見的麻雀、烏鶇[dōng](Turdus merula)和白頭鵯[bēi](Pycnonotus sinensi),常被人撿到的還有一類小鳥,個頭只有拇指大小、身體綠色、肚皮白色,有著黃色下巴和細細的嘴巴。
這些小家伙長大后,眼睛周圍會出現一圈短短的白色絨毛狀羽毛,形成明顯的白眼圈兒,因而得名“繡眼鳥”。民間俗稱“白眼兒”、“粉眼兒”或“白目眶”。老外就沒這么文藝,直接叫它們“White-eye”。我國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一種繡眼鳥,是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us)。
看我的小眼線丨Alan L / Wikimedia Commons
小個頭有大優勢
暗綠繡眼鳥有許多親戚,它們都是雀形目繡眼鳥科(Zosteropidae)的成員,按照傳統分類法,繡眼鳥科約有近百個物種,分布范圍遍及非洲、亞洲和大洋洲。大部分繡眼鳥都是長著白眼圈的小綠鳥,喜歡集群活動,群體成員之間會不停地互相小聲比比(用叫聲聯系溝通),它們也會和其它小型鳥類組成混合群體,形成在林間快速移動的“鳥浪”。
繡眼鳥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樹上,它們在枝葉間捕食小型節肢類動物,啄食成熟的甜軟果實,也很喜歡盛開的花朵——繡眼鳥的舌尖呈刷子狀,可以有效地舔食花蜜和花粉。
在山茶花上采食花蜜的暗綠繡眼鳥丨Alpsdake / Wikimedia Commons
這些零七八碎的食物在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非常豐富,而且繡眼鳥體型小(例如暗綠繡眼鳥體長只有10厘米左右,體重不超過15克),少量食物即可吃飽,所以繡眼鳥家族在亞洲南部、非洲和大洋洲非常繁榮,并因為地理隔離,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諸多島嶼上分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種類。
繡眼鳥屬有超過一百個物種,而且人們還在不斷發現新種。2022年,科學家就在印度尼西亞的萬吉萬吉島(Wangi-Wangi)上,發現了一種過去從未描述過的繡眼鳥,將其命名為萬吉萬幾繡眼鳥(Z. paruhbesar)。
繡眼鳥屬的一種,灰腹繡眼鳥(Z. palpebrosus)丨AshishTripurwar / Wikimedia Commons
采果大盜
繡眼鳥嗜吃甜軟的果實,有時也會招人厭煩。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一些地區,當地的灰胸繡眼鳥(Z. lateralis)因為身材細小,可以自由進出防護網,偷吃人們種植的無花果和葡萄等水果,造成了不小的破壞。當地居民稱之為“Blight-bird”(禍害鳥),嫌棄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小時候,爺爺種在院子里的葡萄就被暗綠繡眼鳥糟蹋了不少,它們會選成熟的葡萄,用尖細的嘴刺破一個小孔吸食果汁,破損的葡萄很容易腐爛,繡眼鳥下次再選一顆新鮮的葡萄開吃……不過,采取一些防護措施,就可以大大減少繡眼鳥的破壞。后來爺爺用舊報紙做了好多紙袋,把葡萄串套了起來,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啄食柿子的暗綠繡眼鳥丨Ida Toshiaki / Nature Production / Minden Pictures
此外,人類把暗綠繡眼鳥引進到夏威夷群島,它們會幫助入侵植物火楊梅(Morella faya)傳播種子。這種樹根部的微生物,能夠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氮肥。科學家們擔憂火楊梅樹增加了土壤的氮含量,會促進其它外來入侵植物的擴張,而暗綠繡眼鳥傳播火楊梅種子,會對火楊梅的入侵“助紂為虐”。另外,暗綠繡眼鳥還會和夏威夷本地的瀕危鳥類,如鐮嘴管舌雀(Vestiaria coccinea)等爭奪花蜜和果實等生存資源,夏威夷原生鳥類正在遭受疾病和棲息地喪失的打擊,暗綠繡眼鳥的出現,簡直是雪上加霜。
火楊梅的果實丨Forest and Kim Starr / Wikimedia Commons
給臉盲癥一萬點傷害
要說到難以辨識的鳥,觀鳥人首先會想到柳鶯(Phylloscopus spp.)家族,其實繡眼鳥家族也是個難填的大坑。在鳥類圖鑒上,除了少數灰色和褐色的繡眼鳥,大多數繡眼鳥都是“千篇一律”的小綠鳥,令人臉盲癥發作。
仔細分辨才能發現,它們在一些身體細節上略有差別,比如:眼圈的有無和粗細,腹部灰白色范圍的大小,黃綠色羽毛的分布位置,兩脅[xié]上有沒有紅色的羽毛。這還是印在書上,供人研究的圖鑒呢。放到現實中來,個頭小、活潑好動又喜歡躲在樹葉里的繡眼鳥,要想看清它的細節,可是千難萬難,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充足的耐心。
好在多數繡眼鳥不太喜歡遷徙,同一個地區分布的種類一般不多,結合分布范圍和一些關鍵特征,還是可以認出它的身份的。分布在我國的繡眼鳥只有三種:暗綠繡眼鳥在華東、華中、西南、華南、東南的大部分地區繁殖,北方的種群冬季南遷越冬;紅脅繡眼鳥(Z. erythropleurus)在東北地區繁殖,到云南、東南亞地區越冬,遷徙時經過我國中東部地區;灰腹繡眼鳥(Z. palpebrosus)則是西南地區的留鳥。
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us)
圖片:su neko / Wikimedia Commons
上喙基部偏黃色,頦、喉和尾下覆羽淡黃色,腹部灰白色。
紅脅繡眼鳥(Z. erythropleurus)
圖片:Jason Thompson / Wikimedia Commons
上喙基部無黃色,兩脅分別有一道紅褐色羽毛。
灰腹繡眼鳥(Z. palpebrosus)
圖片:Lip Kee / Wikimedia Commons
上體的綠色部分偏黃,喉、上胸黃色,下胸和兩脅灰色,肚皮中央有一道黃色羽毛。
除了外觀特征,三種繡眼鳥的分布區域,也可以幫助你判斷在遇到的繡眼鳥是哪一種。如果你在東北看到繡眼鳥,幾乎可以確定是紅脅繡眼鳥,如果你在云南,三種繡眼鳥都可能出場,必須仔細觀察才能下結論。
“鳥中歌星”卻是籠中囚徒
有次我和朋友出去擼串,忽然聽到繡眼鳥的鳴叫,我感到很驚訝,因為當時天色已暗,晝行性的鳥類應該都休息了。我正抬頭來回掃描樹冠呢,朋友戳了戳我的胳膊說:“嘿,別找了,在那兒呢!”
我扭頭一看,給氣樂了,燒烤攤旁邊的鐵絲上掛著兩個正方形小竹籠,因為有燈光照明,籠中的兩只暗綠繡眼鳥并未入睡,還在上躥下跳呢。
這就是我最常見到暗綠繡眼鳥的場景。繡眼鳥體型小巧,外觀秀氣,不怕人且不太挑食,在野生鳥類里是比較容易飼養的一類。尤其是雄性繡眼鳥的鳴叫婉轉動聽,被列為中國“四大鳴鳥”之一,但它們的歌喉,卻給它們召來了無妄之災。
暗綠繡眼鳥丨kuribo / Flickr
“四大鳴鳥”的另外三類是百靈(蒙古百靈,Melanocorypha mongolica)、畫眉(Garrulax canorus)和靛[diàn]頦[kē](紅點頦,Luscinia calliope,藍點頦,L. svecica)。要告訴大家的是,雖然飼養這些鳥的人為數不少,但這些鳥都屬于《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私人捕捉、買賣和飼養均屬違法。
我每次去花鳥市場都能看到許多繡眼鳥待價而沽,常年可見的是暗綠繡眼鳥,紅脅繡眼鳥則是在遷徙途中,被集中捕捉。
繡眼鳥屬于比較“心大”的鳥,它們即使被從野外捕獲關進籠子里,也很少會因為過度緊張或恐懼而絕食。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確實膽大,另一方面是它們新陳代謝快,嬌小、無助卻能吃,需要不斷地吃東西補充能量。鳥販子為了圖省事會把蘋果切開放進籠中,讓它們啄食果肉,而早年間不太富裕的時候,有些地區的養鳥人會用熟紅薯作為繡眼鳥的飼料,所以繡眼鳥還有個俗名叫“地瓜鳥”。
新加坡,飼養灰腹繡眼鳥的養鳥人聚集在一起,各種各樣的籠子掛在一起丨David Tipling / NPL / Minden Pictures
養鳥人的繡眼鳥籠相當精致,對籠子的用料、形狀、雕刻和配件等方面要求非常嚴格,鳥籠根據不同的設計又分為“北籠”、“南籠”、“川籠”、“廣籠”等。現在有些人已不再將繡眼籠當做養鳥的器具,而是作為一種精巧的文玩藝術品來收藏把玩,讓野生鳥類免于“牢獄之災”,我覺得這樣更好。
不如林間自在啼
暗綠繡眼鳥很早就被我們的祖先所熟悉,許多古畫中都有它們的形象,比如宋徽宗趙佶的《梅花繡眼圖》,南宋林椿的《枇杷山鳥圖》,明代邊景昭的《三友百禽圖》。從前人口數量少,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廣闊,種群繁盛,人們捕獵的效率也比較低,人們捕捉一部分野生鳥類飼養,還不至于對野生種群造成嚴重的影響。但如今偷獵者利用現代化工具捕獵野鳥,捕獵效率之高,捕捉數量之大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對鳥類種群的破壞,可以用“滅門”來比喻。
巴厘島,在市場上販賣的繡眼鳥屬鳥類丨Luke Massey / NPL / Minden Pictures
2016年在南京發生過一起偷獵繡眼鳥案,曾一度引起熱議。三個人利用捕鳥網等非法狩獵器具,于禁獵期間在禁獵區域內捕捉暗綠繡眼鳥,僅用一個早晨就捉到了252只。其中的主犯孫某,是一名非法捕鳥的慣犯,有“南京鳥王”的綽號。民警抓獲了這三名偷獵者,“鳥王”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罰金1萬元。可以說是惡有惡報了。
雖然許多地方有獵捕、飼養野生繡眼鳥的文化傳統,但我國的三種繡眼鳥在2000年,就被列入“三有名錄”中,私人捕捉、買賣和飼養都屬于違法行為。隨著我國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相信總有一天,繡眼鳥們被囚于籠中的情景將成為歷史,小綠啾們可以在林間樹梢自由飛舞,縱情歡唱。
花叢中的暗綠繡眼鳥丨Alnus / Wikimedia Commons
作者:南川木菠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