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高、壽命長
聰明伶俐,能模仿人聲……
鸚鵡憑“實力”
俘獲不少小伙伴的心
不過
近日,深圳疾控發布提醒
養這類寵物要注意
邪門!兒媳婆婆同時患病
剛買的鸚鵡也死了
前陣子,王姐家就上演了一出 “連環意外”,剛養一個月的珍珠鸚鵡,“啪嗒” 摔死在籠底。緊接著她自己反反復復低燒了近一個禮拜后,突然由每天低燒變成近40°C高燒,還伴有咳嗽、畏寒等癥狀。同住的婆婆也緊跟著高燒入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罪魁禍首竟是 “鸚鵡熱”!
經流調人員調查發現,事情的源頭要追溯到上個月月末,王姐從私人養殖的鳥販手中購買了兩只鸚鵡。
此后,王姐在家中幾乎每天都會與鸚鵡進行親密互動,偶爾會參與喂食、打掃鳥籠等工作。而同住的婆婆則經常負責給鸚鵡喂食、清理糞便。
值得注意的是,兩人在接觸鸚鵡及相關飼養工作的過程中均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鸚鵡熱”是一種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鸚鵡熱衣原體不只鸚鵡身上有,鴿子、雞、鴨等190余種鳥類和禽類,以及野生動物均可攜帶。
最初這種病在鸚鵡愛好者中比較多見,所以叫“鸚鵡熱”。這個傳染病非常狡猾,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中招”!人在被感染的鳥類啄傷、抓傷時也可能經由破損皮膚、黏膜,以及消化道途徑引發感染。
就算沒有主動直接接觸,居住或工作的環境旁有很多鳥禽類,吸入了病鳥的尿液、糞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氣溶膠,也有可能“中招”。
這種病菌沒有明顯季節性,潛伏期一般1-2周,最長能有45天。一般的常規檢查很難檢測出來。患者常常會因為癥狀多變、不夠獨特,醫生沒有懷疑患者的禽鳥接觸史而被漏診、誤診。重癥患者可迅速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后有幾率復發,要注意預防。
出現這7種情況
要盡快檢查自己有沒有“中招”
鸚鵡熱的臨床癥狀與流行性感冒表現極為相似,表現為高熱、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疲乏、畏寒、頭痛及肌肉酸痛等,也可以出現胃腸道反應、皮疹等不適。
出現這7種情況
要盡快檢查自己有沒有“中招”
不想攤上“鸚鵡熱”
這樣做準沒錯
01
鏟屎官
買有健康證的寵物鳥
去正規的寵物店買寵物鳥。買鳥盡量不要網購,網上的寵物鳥大部分沒有健康證明。
如果買鸚鵡,虎皮鸚鵡、牡丹鸚鵡、雞尾鸚鵡這三種是可以自由養殖的,其他種類的鸚鵡飼養是帶附加條件的。
另外,新鳥接回家要先隔離觀察2周。
鳥食混加四環素
鳥食中適當混加一些四環素等消炎藥預防和控制鸚鵡熱,尤其是在家禽和鳥類運輸前后。
經常消毒清理鳥籠
每天清洗、消毒鳥籠。清潔前應該先濕潤鳥籠,不要讓帶病微生物或顆粒飄散到空氣中,被人體吸入。
清潔過程中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
逗鳥別太久
鳥籠要懸掛于室外通風,每次逗鳥15~30分鐘就夠了。
盡量別讓家養鳥禽和野生鳥禽接觸。
鳥禽發病時,要及時與人隔離,避免傳染。
鏟屎官發熱時,盡快去醫院,和家人隔離,避免傳染。
02
其他人
買活禽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吃的時候,要徹底煮熟。
飼養“異寵”
這些事項一定要做好
飼養異寵能夠帶來獨特的樂趣,但也伴隨著潛在的健康風險,特別是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風險——
沙門氏菌、隱孢子蟲、鸚鵡熱、鉤體病、狂犬病等讓人防不勝防。
所以,在飼養其他異寵時也需要格外注意:
來源 | 深圳大件事、杭州日報、幸福福田、深圳市疾控中心
編輯 | 余凱揚
審讀 | 伊諾
二審 | 陸楚一
三審 | 潘韻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