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第三次訪華,與雷軍合影、特供芯片,“皮衣外交”的背后是中美博弈的三重戲碼……
7月的北京高溫突破35℃,但英偉達CEO黃仁勛的標志性皮衣卻比天氣更搶鏡。這位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公司的掌舵者,在14日與雷軍的非公開會面中,用一張跨越12年的對比合影,將自己的“中國情結”與商業野心再次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一、12年“米粉”再續前緣:從小米3到SU7 Ultra的技術聯姻
在雷軍曬出的新舊對比照中,左邊是2013年小米3發布會上黃仁勛手持搭載英偉達Tegra處理器的舊照,右邊則是2025年兩人身著商務裝的最新合影。這組照片迅速引發熱議,尤其是黃仁勛在35℃高溫下仍堅持皮衣造型,被網友調侃“皮衣才是英偉達的核心技術”。
這場重逢的商業背景更值得玩味。小米汽車SU7 Ultra搭載的英偉達Orin芯片,正是雙方智能駕駛合作深化的標志。早在12年前,小米3就曾采用英偉達Tegra處理器,黃仁勛當時就自稱“米粉”。如今,當小米汽車沖擊高端市場時,英偉達的車載芯片成為關鍵籌碼。不過,英偉達官方卻低調回應稱,照片屬“路人拍攝的客戶拜訪”,試圖淡化其戰略意義。
二、特供芯片生死局:B40系列能否逆轉50%市場縮水?
黃仁勛此次訪華的核心任務,是為16日的北京戰略發布會造勢。據透露,他將主推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B40系列AI芯片,這被視為英偉達奪回市場份額的“救命稻草”。受美國出口限制影響,英偉達在華份額已從95%暴跌至50%,而特供芯片的定價可能低至6500-8000美元,較之前的H20大幅縮水。
這種妥協背后是血淋淋的代價:僅2025年4月的限制升級,就導致英偉達損失數十億美元。黃仁勛在接受CNN采訪時坦言,中國軍方不會使用英偉達芯片,因為“中國已具備足夠算力且須規避美技術風險”。但他同時強調,全球50%的頂尖AI研究者來自中國,美國技術若想保持領導地位,必須面向中國市場。
三、中美博弈的鋼絲舞者:白宮會晤與議員警告的角力
訪華前的白宮之行,讓黃仁勛的行程充滿政治意味。盡管會談內容未公開,但外界普遍猜測他在為芯片管制松綁游說。然而,美國兩黨議員卻在11日聯名警告,要求他避免接觸“涉軍企業”。這種矛盾,正是英偉達在技術霸權與市場現實間艱難平衡的縮影。
黃仁勛顯然選擇了“市場優先”。他在CNN采訪中直言,美國限制政策“適得其反”,因為中國正加速自主技術研發。這種態度與他5月的表態一脈相承:“阻礙他人發展只會激勵他們更努力。” 如今,華為昇騰芯片性能已接近英偉達H200,黃仁勛不得不承認“中國技術對中國夠用”。
四、商業帝國的暗線:4萬億美元市值與1440億身家的雙面人生
在商業戰場上,黃仁勛的戰績堪稱傳奇。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企業。其個人凈資產達1440億美元,超越巴菲特位列全球富豪第九。但在風光背后,他的減持動作卻引發關注:7月11日套現3640萬美元,屬于全年600萬股減持計劃的一部分。市場雖解讀為“高位套現不影響長期信心”,但如此大規模減持仍讓人對英偉達的增長持續性產生疑慮。
黃仁勛的投資布局同樣耐人尋味。他重倉的AI云服務商CoreWeave年收益達195%,同時推動“量子+AI”雙軌戰略,試圖在技術賽道上建立雙重護城河。這種“all in”的姿態,與他在中美博弈中的謹慎形成鮮明對比。
五、皮衣外交的終極考題:16日發布會能否改寫芯片博弈規則?
當黃仁勛在16日的發布會上揭開B40系列的面紗時,他需要回答的不僅是技術參數,更是一個時代命題:在中美科技面臨脫鉤的大背景下,英偉達能否通過“特供芯片”實現市場與政治的雙贏?
目前的局勢充滿悖論:黃仁勛一方面承認華為昇騰芯片性能接近H200,另一方面又試圖用降級版產品保住中國市場。這種矛盾,正是全球科技產業鏈撕裂的縮影。正如他在CNN采訪中所說,中國已具備足夠算力,但英偉達仍想分一杯羹。
而那張跨越12年的合影,或許早已給出答案。當黃仁勛用皮衣包裹著商業野心,在中美之間跳起“鋼絲舞”時,真正的贏家可能不是任何一方,而是這場博弈本身——它讓全世界看到,在技術自主與全球分工的十字路口,沒有絕對的輸家,只有不斷重構的規則。
(據CNN、證券時報、環球網等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