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歷史上,明英宗朱祁鎮是唯一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兩次登基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敵軍俘虜的御駕親征皇帝。但真正讓他“名留青史”的,卻是那個充滿諷刺的稱號——“叫門天子”。
1449年,22歲的朱祁鎮在宦官王振慫恿下,率領50萬大軍親征瓦剌。由于指揮混亂、糧草不繼,明軍在土木堡遭瓦剌騎兵合圍。一場血戰,20萬明軍覆沒,王振被殺,朱祁鎮被俘。這便是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
被俘后的朱祁鎮為求活命,竟配合瓦剌太師也先,充當“人肉攻城錘”。瓦剌軍挾持他至宣府、大同城下,命他叫守將開城。面對皇帝的“圣旨”,大同守將郭登慨然回應:“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啟閉!”斷然拒絕開門。
若守將真開城門,明朝九邊防線將全面崩潰,蒙古鐵騎將直搗中原。朱祁鎮為茍活不惜出賣國門,“叫門天子”的罵名由此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一年后朱祁鎮被釋歸國,卻遭弟弟景泰帝軟禁南宮七年。1457年他發動“奪門之變”重登皇位,卻做下最不可饒恕之事——以“謀逆”罪名殺害北京保衛戰功臣于謙,將抗敵名將范廣的妻兒宅邸賞賜給投降的敵人。
諷刺的是,這位充滿爭議的皇帝在生命最后時刻,卻做了一件被《明史》譽為“盛德之事”的善舉:臨終遺詔廢除自明太祖始的宮妃殉葬制度。這一人性化改革,成為他36年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筆。
朱祁鎮的一生充滿矛盾:他寵信奸宦葬送國運,卻廢除殉葬拯救無數生命;他為活命出賣國門,卻又在復辟后釋放被幽禁五十年的建文帝后人。或許正是這種復雜性,讓“叫門天子”的故事至今仍引人深思:在權力與生死面前,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從來交織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